浅谈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

时间:2022-08-09 05:03:02

浅谈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

摘要:音乐被使用非实用性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时,具有艺术功能。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的目的时,具有各种实施功能。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音乐在实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是特殊工具的使用价值。音乐的审美价值往往和其他价值混合在一起。

关键词:音乐的功能;音乐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20-01

一、音乐的功能

(一)艺术功能

音乐艺术功能的施行,就是用有意义耳朵声音的感性力量打动人心。音乐作品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品,在越来越方便的供需方式中,成为文化市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精神食粮,而音乐的感性活动本身,则成了人们最佳生活方式之一。从综合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的艺术,便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高级感性需要创造的行为方式,艺术品则是满足这种高级感性需要的创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各种音乐受到各类人的喜爱,反映了人们需求听觉之美的普遍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是音乐的艺术功能的基本表现。

(二)实用功能

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在近代意义的普通学校教育中,音乐往往被用来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跟教化相同。音乐被用于宣传,在近代主要发生在与战争、政治、经济、社会福利等有关的活动中。通过音乐,人们往往可以了解或认识它的原生文化环境或社会历史状况的某些东西,了解创造者的有关情况或认识创作动机。抒发心中情思或宣泄内心积郁,历来都是音乐的专长。在现实音乐生活中,许多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也都把音乐当作抒发或宣泄的手段或方式。

二、音乐的价值

(一)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

音乐作品自身就是审美活动中人的直接需要的对象,就是审美需要所指向的“目的物”。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与音乐作品构成的主体—对象关系,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性的感性关系。音乐作品是“精神性的感性对象”,因为它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它的感性样式是人的精神产物。在审美领域,音乐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只有它才能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需要。即便有的音乐作品具有某种含义,审美也不能忽视对音乐自身美的感性体验,而应该把对音乐意义的领悟与对音乐美的体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审美是人在与音乐直接的感性接触过程中获得满足体验的活动。人在音乐审美上的满足,是听觉感性方式的生命的高峰体验,人的这种高峰体验只有在与音乐的感性接触中才能获得。音乐作品自身成为直接需要的东西时,音乐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二)音乐的特殊工用价值

任何工具都不是人的最终需要者,都不是活动的目的物。工具总是被间接需要的。作为工具的音乐也不例外。工具的特点是可替代性。由于可替代性,任何工具也就只有使用功能的特殊性,而没有自身的独一无二性,没有自身的价值。例如教化可以用音乐手段,也可以用其他手段。其他艺术或非艺术的手段都可以代替音乐发挥教化功能。就“潜移默化”而言,各类文学艺术、社会风气、流行时尚或“名人效应”,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潜移默化”的功能并非音乐所独有。音乐只是在听觉感性上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和非艺术的教化手段的特殊性,但是这种工具及其使用的特殊性并非价值的独有性。

(三)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

音乐的艺术表现中,包含了审美价值与真、善价值的结合。人们通常用没得音乐形式来抒发、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某些感受,这些感受具有确定的思想和感情的内核。由于这些感受往往用普通语言难以表达,所以人们就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这样,音乐的美就与思想感情的真和善混合在一起了,音乐作品也就具有了混合价值。常见的现象是审美价值或真善价值混淆起来。例如,为了某种教化或教育目的而受到而别推行的某些音乐作品,通过宣传的强化使人们对它们产生尊崇的心理,从而使它们带上“永恒美”的光环。实际上经过反复听赏,审美饱和已经出现,这是还能维持人与音乐的关系,不再是美,而是宗教性的感情,只不过人们依然相信那是美而已。这些东西具有的感性价值,往往与审美价值混为一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在人们的审美中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和认识对于音乐的审美,相信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4重印.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音乐剧《弘一》的艺术创作个性 下一篇:论《说文.食部》中的中国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