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QQ群构建生物教学的新途径

时间:2022-07-13 12:32:48

利用QQ群构建生物教学的新途径

将手机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充课堂容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基于QQ群的课堂交流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无处不在,产生“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条新途径。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学生利用手机上网,阅读、听音乐、看视频,通过QQ方便、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手机的普及也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困扰和担心,害怕学生会养成网络依赖,在学校玩游戏而影响学习。

既然无法控制学生使用手机,那么为何不正确引导,使学生将手机和学习完美结合起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于是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的优势进行教学,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方面进行了尝试。这种新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生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1 实验过程

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知识点较少的“细胞癌变”这一节课,为了方便在课前及课堂上用QQ交流和上网查找资料,提前在教室里安置了无线路由器。对于本节研讨课做了详细和认真的规划,具体实施时分四步。

课前预习 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自学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问题到QQ群。学生的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远远超出了课本知识和教师的预期。比如:李××同学患了白血病,是否只有骨髓移植这一种治疗方法?爷爷因为胃癌去世,会不会遗传给孙子?怎样才能做到癌症的早诊断?爱吃酸菜和烧烤是否会增加癌变的频率?学习压力过大与癌症有没有关联?癌症的基因治疗是怎么回事?癌症会传染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进行了归类整理,补充学生没有提及的方面,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问题,患了癌症将怎样面对,癌症是否能治愈等问题。将学生分为12个组,各小组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问题,通过课外上网、查阅书报、去医院调查等途径自己解决这些疑问。

基础知识学习 课堂导入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患癌症去世的乔布斯、奥黛丽·赫本、罗京的照片,蔡琴的乳腺癌治愈后个人演唱会的照片。强调每个人都可能受到癌症的威胁,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才能预防癌细胞的发生和扩散,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环境中。然后根据大屏幕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班级QQ群里自由发言,讨论并自行解决癌细胞的概念、特点、致癌因子的种类和细胞癌变的原因这四个基础知识,然后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互动。

大多数学生能把教材里的知识提炼成简练的语言进行交流。有的小组汇报了吸烟与肺癌相关的调查结果,对部分同学在厕所抽烟这件事进行了评价;有的小组共享了自己搜集的胃癌患者的X光片、胃镜照片和手术切除胃的实物照片;有的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了分析评议,呼吁同学们不要吃垃圾食品……学生在QQ群的发言中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在留言中也会看到“压力过大使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变异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清除而成为癌细胞”这样精彩的解答。这一节课QQ群充满了极高的人气和少有的思想碰撞。

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如我患了癌症”;二是组织辩论,题目为“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

在角色扮演时,有些学生对明天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假如我患癌症了,我的理想抱负如何实现?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父母怎么办?”也有一些学生对这个假设表现出超过年龄的成熟:“我不会把病痛放在心上,该吃就吃该玩就玩,享受生命的过程,感谢、感动、感恩,每天都是生命中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得了什么病都要积极治疗,勇敢点儿。”

在辩论环节,正方学生提到作家马原的癌症不治而愈,乒乓球球运动员王楠的甲状腺癌也治愈了,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小日子。他们用名人效应来说明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反方学生则用复旦女博士于娟的故事,呼吁大家爱护身体。有学生引用台湾神经外科医生许达夫的《感谢老天我得了癌症》一书中的观点,人会死于癌症是因为自身免疫力降低之故,而免疫力降低来自于恐惧、沮丧、失眠、营养失调以及治疗的并发症。有些学生从细胞和基因水平展望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前景,相信生物技术的发展终将战胜癌症。还有学生提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癌细胞也有有利的一面,癌细胞在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就是证明。整个课堂学生随时查资料、找证据,参与的热情极高。

课堂评价 部分学生和组长从预习、联系课本知识的准确性、语言表达方面对自己作了比较恰当的评价,也有学生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有点儿紧张,应变能力及知识的储备不够,联系不到位等。最后教师对学生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小组的分工、资料的收集、基础知识的整理、应变能力、知识面、交流情况等方面的表现作了肯定,鼓励部分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

2 反思体会

这节课应用手机QQ群教学是一种新尝试,作为一节研讨课,课后笔者及时进行了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突出以下四点。

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 这节课的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无论是预习时问题的发现、提出,课外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堂上对知识理解的展示及评价,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自由展示,没有了怕答错、怕出丑、怕挨批评的心理压力。在QQ群的互动中,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踊跃地展示,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此时的学习再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竞争、一种收获,学生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说他们喜欢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有一位学生说:“我基础差,反应慢,经常害怕同学笑话,老师一叫到我,双腿就发抖。现在这种感觉好极了。”平时上课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变成群里的活跃分子,也有学生偶尔在QQ群里说几句搞笑的话,整个环境轻松自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真正体现了温馨、情趣、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情境。

实现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教 整个课堂不是教师讲解、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共同生成、建构知识。教师没有讲一句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只是适时地进行引导、组织,让学生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用文字和语言展示出来,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调整教学过程和引导的深度,用QQ群发言策划整堂课的大致走向,弹性地掌控课堂的氛围和节奏。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表现看,他们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讲授所得。

形成了有特色的反馈互动 利用QQ群进行交流,营造出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即时反馈,通过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薄弱的地方,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QQ群搭建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信息交流平台,学生愿问、敢问,解决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机会提问的苦恼。而多位学生和教师从不同角度答疑解惑,使本节课的知识在争论中得到融会贯通和升华。课后教师利用群共享功能,将上课使用的PPT课件、作业及时,以方便部分学生自由下载学习,在课外做进一步的探究,还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相关现象的生物学原理、视频及时上传到相册或群共享,拓展延伸了课后反馈的空间。

有效地渗透了情感教育 这节课从预习到课堂组织和课后巩固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科学技术在自己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谈到的关于生命的意义和对幸福的理解让笔者这个中年人都自愧不如,相信这样的氛围会使每一位学生对生命的价值都有深深的感悟。另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用手机学生竟写下了近三千字的交流,他们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不足。

将手机作为一种辅的教学手段,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资料收集和交流互动中,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手机的输入相对较慢,查资料受网速的影响较大,上课学生用它来玩游戏、和别人闲聊、发短信,教师不好监控。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利用QQ群教学的利弊,扬长避短,把握好尺度,发挥手机这种新媒体在教学中的特有优势,使其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冯统成.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架起两座桥梁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下一篇:网络用语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