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父母应有的思考

时间:2022-08-09 04:31:48

初中生的父母应有的思考

摘 要:孩子结束了小学学习时期,步入初中环境,学习方法、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体系扩充,对初中生来说就是一团雾水。有的孩子能平稳过渡,有的孩子就不能正常适应老师的节拍,这样,老师愁,家长愁,学生本人也愁,就此问题作者谈了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初中生的父母该如何做的探讨。

关键词:平稳过渡;节拍;家庭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31-02

中国自古就有“3岁看大,7岁看老”的训条,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与其所在的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就有哪个时代的印迹和影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尤其是人生的经历。

孩子结束了小学学习时期,步入初中环境,学习方法、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体系扩充,对初中生来说就是一团雾水。怎么办?我们细细分析,不外乎有三种现象,一种孩子能平稳过渡,即快启动;一种孩子在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适应了,能跟上学校老师的节拍,即慢启动;另一种是怎么教,怎么疏,就是不能正常适应老师的节拍,这一下,愁了。老师愁,家长愁,学生本人也愁。光愁不行,要找原因,要寻症结。就此就引发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课题。

一、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当今的中国进入了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也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能考上北大、清华才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成功了。这虽然是标准,但这值得我们思考,这种标准对孩子来说是否公平和全面,弄不好这就变成了家庭对孩子的唯一标准,这必然有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客观地说,孩子进入初中,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孕育形成的阶段,是人生经历的关键时期之一,哪怕一点细小的失误和误判,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和成长,这个阶段考量孩子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遇到挫折不放弃也是一个标准。这样的标准对初中生来说是意志的培养,也是人格魅力形成的重要标志,而当今社会把成功限定在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又只注重考高分,成绩好为标准;当今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标准。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只有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一切都显露出铜臭味和血腥味,这必将影响孩子的心灵净化和洗涤。

要想防止初中孩子不输掉人生,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或做到以下三点:1、做善良的人,办善良的事,从不伤害别人,从点滴微小事做起;2、积极主动自愿地帮助人、关心人、照顾人,从小就不去坑害别人,不惦记别人,一切自然,不卑不亢,自由成长;3、学会敢于担当,学会负责,不把困难和责任推卸给别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追求虚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健康、阳光地成长,做好自己当今的每一件事,这是人品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

当然,在做到做好这些同时,学习仍然是初中阶段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我们谁都不能回避的。作为家长要求学生的上进和刻苦学习,用功学习是必须的,学生就是以学为主,但决不能以此作为学生是否要努力的标准,不要划很多圈圈来约束你的孩子。

现代教育家俞敏洪教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呢,值得我们鉴见。

俞敏洪教授的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他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努力的标准,他和他夫人的教育理念相反,他夫人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俞教授刚好相反,他女儿第15名他很高兴,每当这情景出现时,俞教授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在树立榜样方面俞敏洪教授也遇到很多问题,他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他打电脑,他的女儿就会以为他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他对女儿讲“我在工作”,但是他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他女儿学习,他就拿着一本书在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当今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

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文静淑雅,有的孩子就很外向,活泼好动,爬高爬低,这些都是天性或叫天生的,从本质上讲,孩子们一般在智商上没有什么不同,特殊先天性症患者儿除外)即使有差异,也不会太明显,只是爱好、特长、兴趣不同而异。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或第二,他的智商确实高,而大多数孩子不管怎样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极少数的孩子怎么刻苦也只能在第二名后面徘徊,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有到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地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中国企业家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这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三、给予鼓励,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先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分,这次还是90分,一减就是0分,上次95分,这次93分,一减就是-2分,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一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

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物理学家。

教育孩子必须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同时也要有强制性的刚性规矩。

这种规矩必须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的、可掌控的、可操作的,同时是自然的,不是刻板的,是可行的,能做到。首先父母自己能做到的,决定不能搞一些抽象,不可操作性的条条框框。有时这种规矩就一两条,看起来很容易做到,孩子也能接受,长期坚持有效的规矩,既起到约束孩子不良习惯和恶习的作用,又便于孩子健康成长。比如,孩子要什么东西,必须弄清楚他这东西的去处和作用、后果,同时还必须带一些刚性指标,他必须努力才能得到。千万不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会害他一生。

规矩应当同年龄和性别相适应,不能过低,也不可过高,就像摘苹果,跳一下就能够着。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都有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从道德着手,注重品德的培养,让人格的光辉照耀着他们前进的脚步,相互配合,相互补缺,不要让我们汗水白费,而是让我们的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走向成功的动力和基石,尤其是初中阶段更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77- 380.

[2] 黄煜峰,雷雳. 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 刘电芝.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4.

上一篇: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