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时间:2022-08-09 03:45:24

浅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压力。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为提高中国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通过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21-02

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该文中首先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是源于人们探索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而逐步演化的,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一)战略管理水平较低

1.缺乏战略意识。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决策者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自身的直觉和陈旧过时的经验来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研究。

2.竞争策略低级、单一。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中,竞争策略依旧是以低成本策略为主(40.94%),差异化策略次之(36.22%),而产品多元化策略也占有较高的比重(31.5%);而成熟企业选择多元化策略和高档次策略的比重更高。同时,约2/3的中小企业的竞争方式(策略)单一,而且低成本策略占有较高的比重。这表明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依然比较单一,尚未形成成熟的营销理念和竞争策略。

3.战略实施能力较弱。战略实施会受到企业各方面的制约,而且企业实际条件不同,战略实施的力度和效果也会迥异。战略实施中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差异,是造成中小企业成长性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中小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低下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4.存在战略稀释现象。部分公司选用了最好、最先进的理论,也安排了一揽子培训项目,但是员工却仍然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为公司作什么贡献,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如果一个组织的战略无法有效的指引和聚焦员工的行动,那么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1.对人才重视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家族经营发展而来的,内部的很多高层领导是企业创业时的功臣,他们不想让外部人员来涉及企业的高层管理,更不愿意“外人”来夺取他们原有的权利和利益。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不聘请“外人”来担任企业的高层。而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职业经理人是必选之路。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认识可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2.部门定位较低。中小企业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太低,大都只从事简单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完整建立,仍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未能建立或完善,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不能很好地支撑企业战略。

3.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低,没有依据员工的特点来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培训、薪酬等环节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通常是忙而无功,没有达到激励效果。

(三)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源泉,甚至有企业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但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和技术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很少,同时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企业文化尚未形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当企业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五)缺乏体制保障

1.组织架构不适应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多数是传统性的直线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模式导致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慢,也很容易出现双重领导的现象,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对求发展、想提升管理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已明显呈现不适。

2.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意识弱,中国中小企业仍是家长式的管理,一言堂现象严重,决策缺乏科学化、规范化。

中小企业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中国中小企业要想在困境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势所趋。

1.制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做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应对行业机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积累核心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2.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往往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先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技术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和提升。

3.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创新企业内部管理。中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中小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抛弃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方式, 摆脱过去的“一言堂”管理和原始的亲情管理,进行科学管理,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强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造持久竞争优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获取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目前人力资源的开发业已成为评价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从长远来看,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支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人才在技术上的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出发,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吸引高素质人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企业在人力资源核心竞争上的优势,才能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5.创新企业文化。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中小企业要注意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现代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调整自己,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6.

[2]杨柳,陈杨.论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消费导刊,2008,(6):82-83.

[3]卜善强,吴强.存续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3.

[4]Fred R.David.战略管理[M].李克宁,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

[5]徐希燕.企业竞争力的新诠释[J].经济管理,2003,(5):31-35.

[6]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

[7]王兆峰,湛伍良.论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89-92.

[8]谢旭斌.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49-50.

上一篇: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基于低碳经济角度的新农村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