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变脸 第12期

时间:2022-08-09 03:43:16

在沿海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的背景下,合肥一改过去历史上的沉寂,加速变脸,用自己独特的资源、地域等优势,去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眼球。

“过去是不敢让人来,现在是我主动带人来。”谈到合肥的投资环境,安徽绿宝床垫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肥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黄建春用这么一句话向《小康・财智》记者描述。1983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里,还是少年的黄建春就从温州家乡来到了合肥,一住就是25年。在黄建春的眼里,合肥这几年的变化让他自己都感到惊讶。“到处是林立的脚手架、塔吊,到处都在修路、铺路。”

城市大建设背后

在黄建春直觉的背后是一组更为有意义的数据:据统计2006年至2007年两年间,合肥市共安排新建、扩建道路211条,桥梁90座,总投资224亿元。这相当于改革开放近30年来合肥城市建设投入的总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合肥经济也在持续快速地健康发展。2005年,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目标,合肥市确立了工业立市战略,以“三大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为着力点,全力推动合肥从环城时代走向滨湖时代。

2008年10月8日,第六届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年会在合肥召开。在此次年会上,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合肥市投资环境推介会。在推介会现场,放给在座的上千名各地温州企业家们看的一个宣传片上,片子最开头,伴随着激昂的音乐,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九个大字。

这并非虚言。《小康・财智》记者了解到,2007年,合肥市GDP为1334亿元,同比增长18.1%,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今年一季度实现GDP314.01亿元,同比增长17.4%。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56.08亿元,同比增长44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27亿元,同比增长5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85亿元,同比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45亿元,同比增长27.2%。

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经济指标的增幅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据合肥市招商局局长蓝天介绍,“目前,麦德隆、江森自控、日立、三洋、三菱重工、联合利华、ABB、可口可乐、布依格、家乐福等19家世界500强以及海尔、昌河、美的、长虹、格力、伊利等中国知名企业都已在合肥投资。来自境内外的投资客商位居安徽省首位。”

后来者居上

合肥全市总面积7029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其中城市建成区23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43万。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合肥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千百年来名人辈出,北宋著名清官包拯、清末洋务领袖李鸿章、华人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都是合肥人。

但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和其他内陆城市一样,发展相对滞后。安徽天宝商管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肥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林小冬向《小康・财智》记者回忆,2000年,当她初来合肥创业时,甚至发现合肥连一条成型的步行街都没有。“那时的合肥,城市商业、纺织等轻工业严重空缺,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能力也极低。”

“前几年,由于基础设施比较差,城市发展大框架没有搭起来,有些项目根本不敢过来。”合肥双凤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局副局长刘秀说。

“这几年对合肥来讲,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投资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企业和老百姓有目共睹。”新智联合安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叶梁告诉《小康・财智》记者,就是在此次温商年会中的合肥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更多的温州商人开始对投资合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蓝天认为,本来底子薄的合肥,当前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国际及沿海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中央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会经济圈战略的推进,均为合肥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地利即合肥区位交通优越。是距长三角经济圈最近的中部省会城市。六条高速公路辐射四周,东西向连接京沪、京九、京广--~干线,今年8月动车组开通后,合肥到南京45分钟、到上海两个半小时,今年底,合武铁路通车后合肥到武汉仅两2个小时的时间。合肥骆岗机场有直飞香港及国内重要城市的30多条航线,现正在兴建一座4E级国际机场。

而人和主要体现在:2006年以来,合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效能革命,简化审批环节,不断优化行政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倾力将合肥打造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流程最优、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

投资者的信心

正是这一系列努力,让合肥大变脸。2006年合肥被评为“2006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07年被评为“2007年中国最佳商业50强城市”。2007年合肥企业景气指数跃上160点的高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投资者对合肥的信心。

目前,已有美、日,韩以及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投资总额达102.6亿美元。

林小冬说,她对合肥的信心就在于这里的机遇。同一个行业里,与当年一起到外地奋斗的温州商人相比,来合肥发展的这些人投资收益最大。“一个服装的大品牌在合肥只要100万就能拿下来,这在上海根本不可能。”

在蓝天看来,合肥的发展潜力还在于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合肥的转移方面。目前,合肥全市有技术工人22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安徽年输出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合肥近55万。劳动力资源的充足,为来合肥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证。

此外,合肥的土地、淡水、能源(煤、电)等要素供给充裕,综合商务成本较低。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为84.8亿千瓦时,最大负荷为170.5万千瓦,现有500KV变电所1座,220KV变电所10座。城市集中供热能力达1200吨/小时。

蓝天给记者举了几个实例:联合利华生产基地内迁合肥后,综合商务成本降低4g%;家乐福自2004年进入合肥以来,已扩展为三家门店,其中1号店2007年单店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位居家乐福全球门店首位。

合肥市包河区招商局副局长张扬告诉《小康・财智》记者,在合肥,投资的软环境方面变化也是巨大的。正在大力营造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这些都为投资者在合肥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在合肥双凤经济技术开发区,刘秀介绍,除了尽可能减少办事环节以外,开发区已在根据自身情况推行一条龙全程、代办制服务。

在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上,合肥市投资的管理者们也在朝专家型转变。叶梁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自身具备了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服务,才可能去打动一个国际500强的企业入驻。否则只能是外行领导内行。”

上一篇:浙商“抱团”应对金融危机 下一篇:无抵押贷款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