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直直都是甜

时间:2022-08-09 02:58:56

我老伴董俊兰,今年69岁,大我一岁。今年是我们结婚五十周年,回首我们共同走过的这半个世纪,不胜感慨。

我们的婚姻是旧式的。老伴出生在山东省鄄城县南十五华里处的董庄,我出生的张庄在董庄西边,两个村庄相距不足二华里,我们两家祖辈都是好邻里,老人见面都是兄弟姐妹相称,关系密切。老伴家的一个远房亲戚 住在我们庄,经她说合,我们两家定下了“娃娃亲”。当时她才14岁,我13岁。

我的岳父旧时念过几年书,在村里是位知书达理的人。我和老伴订婚后,岳父大人要求我必须上学。当时学校很少,老伴庄上有一处公办小学,于是我就到董庄去上学。那时农村的封建思想很浓,已订婚的双方是不能见面的,她平时出门都得小心躲着走,怕碰到我,更不用说在一个学校读书了。所以老伴没能上学,这也是我们一生的遗憾。这种娃娃婚约延续了5年,我们也都长大成人。经过双方家长商定,选好日子让我们正式成亲。

1955年农历五月,我身穿礼服头戴礼帽,胸前佩着大红花,分乘两辆四轮农用大车到董庄接亲,把老伴迎娶到我家。

虽然是旧式的婚姻,但结婚后的两年里,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我在农业社当会计,后来又调到乡政府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老伴都等我回家。她在家除了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和帮母亲做饭烧水外,就是纺棉花织布做针线活,操持家务。邻里乡亲都说我娶了个好媳妇。

1957年初,我应征参军去了青海,在部队一干就是20多年。这20多年里,我和老伴基本上是分居生活。因为老伴不识字,我当兵后,从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如果给她写信,她还得找别人念,有些心里话也不好说。所以我离开后,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能在探家时才能见到她。老伴在家抚养着3个儿女,照顾两家的老人,还要应付家里各种琐事,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人家夫妻双双携儿带女,欢天喜地走亲戚、赶集买东西时,她不知流过多少心酸泪。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等以后有机会好好补偿老伴。分居的20多年,也是对我和老伴感情的巨大考验,更加巩固了我和老伴的感情基础。

后来,按照部队的规定,家属随队,老伴带着几个孩子也去了青海。因为条件差,生活困难,老伴吃了不少苦头。随队初期,由于任务需要,我随连队住在山里施工,家属只能住在山外的部队机关驻地。两地相隔100多里,只有节假日我们才能在一起。刚去时,因为高原反应,老伴整天吃不下,睡不着,我不在身边,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还得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她最大的盼头就是等我回家团聚,这个念头支撑她走过了那几年最苦的日子。

1975年,我转业被安置在当地乌兰县农牧系统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外出下乡,一般都是七八个月回不来,甚至有时候长达一年不能回家。家里的一切全靠老妻操持。直到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家里条件好转了,老伴才缓了一口气。

如今,我退休在家,再不要老伴过多地操心了。在金婚到来之际,回首50年,我觉得欠老伴太多,于是提出好好庆祝一下。老伴说:“50年能挣扎过来真不容易,现在咱俩能在一起,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就够了,还庆祝啥。”是啊,相濡以沫50年,曲曲直直都是甜啊!

上一篇:老一代航天人的喜悦与自豪 下一篇:“游戏”能给学生快乐的英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