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咨询,不仅仅是提问

时间:2022-08-09 02:51:23

志愿咨询,不仅仅是提问

到高校招生网站咨询,参加咨询会或校园开放日与高校招生人员面对面咨询,已经成了志愿填报时,考生、家长了解高校、专业和志愿填报方法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能有效提问并获取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其中大有学问。本文邀请到长安大学招办老师以及曾与孩子一起参加过高招咨询会的家长,来告诉考生和家长如何进行志愿咨询。

专家建言:

问得准,才能答得好 王荣禄

无论是电话咨询,还是现场咨询,考生、家长关心最多的是有关学校招生录取的具体情况,很少有考生或者家长关心选大学、挑专业的方法,而且就交流情况来看,家长对报考志愿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让考生、家长更有效地进行志愿咨询,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做好准备工作,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够“有备而采”,把咨询当做一个“有效的沟通”,并做好咨询的“预习工作”。

在每年接受考生、家长的咨询中,根据对大学、专业、志愿了解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知型。这类型的考生、家长“院校目标明确、专业愿望强烈”,对学校和专业了解较为透彻,一般问题比较具体,只是针对网页或印刷品公布内容中部分问题的求解。比如了解自己分数录取到某个专业的把握性,询问专业级差录取对志愿顺序的影响等。

第二类是半知型。一般是简单表述自己的情况,请指导专业范围。比如,我是一个理科女生,高考成绩多少分,请问能上贵校什么专业。这些考生大体知道学校的办学类型,希望报考学校志愿,但对具体专业认识不足,希望由学校招生人员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推荐一些较为适合的专业。

最后一类是一无所知型。这类考生或家长开口都是问“学校什么专业最好?”“哪个专业就业率最高?”等等,完全抛开了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而且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分布基本一无所知。

针对第一类考生,由于其提问针对性强,我们便于快速地回答其问题,解答他报考学校的疑惑;第二类、第三类考生费时要长一些,一般要通过多次沟通,才能回答其疑问。为了更快解答自己的疑惑和获得想要的信息,依据经验,我们建议考生:1,认真阅读省级招办下发的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志愿填报指导手册或相关读本,准确掌握属地关于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所有规定;2,按照高考分数对应高校范围,并且逐一登录高校招生网页,了解招生计划,认真研究高校当年《招生章程》的条款,做到心中有数;3,对于还不能准确把握的问题认真列项,通过电话咨询或者现场咨询的方式寻求解答。尽量避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盲目咨询。

第二个建议是针对性要强。针对本人的高考成绩情况选择基本符合录取层次和学科门类的咨询会或者校园开放日是最好的。我们在多处咨询会和历届校园开放日上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和考生不管自己的分数,也不管咨询会的类型,到处赶场,只管见了大学就要材料,反问之,压根不是符合的生源范围。

所以,如果是在线咨询,最好是在前期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分数定位划定大学、专业的范围,再针对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到目标大学去提问。如果是咨询会,建议考生事先了解到会大学的层次和学科门类,做好选择。有些综合性的咨询会则可以选择相应的区域重点了解和咨询。如果是专场性的,比如只有专科层次招生院校,只有省内院校等,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参加,以免盲目赶场。

第三个建议是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招生层次的大学提问,要侧重不同的方面,以了解大学和专业的特色、优势。一般而言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不同,有的重基础,便于考生继续深造,有的直接瞄准就业,技术含量十足。所以,提问也要区别开,不可一概而论。就重点大学而论,学科特色和专业实力更多体现在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有无博士点、硕士点,办学历史是否悠久,师资实力、专业影响力以及学科认证和学科排名等,具备的指标越多则说明此专业办学实力强。因此,如果想了解某所大学某专业的实力如何,可以从以上几方面选择自己最关注的来提问。而对于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来讲,社会需求和就业质量、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和训练则更为重要,因此就可以从实践情况、就业质量等方面提问。

家长体验:

有准备,更有效 刘渭西

转眼又是一年高考时,当年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们所在省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因此当孩子的成绩揭晓后,我就及时向孩子的心仪大学进行咨询。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填报大学和专业,最终儿子如愿以偿,走进了心中的象牙塔。

志愿准备是基础

高考分数揭榜后,儿子考了650分,名列全校第五名,全家人都处于激动之中。从出分到填报高考志愿只有4天的时间,我对志愿填报日程进行了综合安排。出分第二天,我和儿子一起列出了目标学校名单: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南大学,开始进行咨询。

在参加咨询会时,我常常听到身边的家长问“上哪所大学好?”“读什么专业有前途?”……往往让高校招办人员不知道如何回答,家长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而当我提出儿子感兴趣的专业培养方式是怎么样的,以后的深造几率有多大等问题,招办的老师快速地回答了我。所以我得出一个经验,志愿咨询前,要先对志愿有一定的了解,做一定的准备,提问才能有的放矢。从儿子一进入高三,我就开始了解志愿。一是学习报考录取规则和填报流程等理论知识;二是了解掌握高校信息,包括高校简介、师资配备、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学费多少、就业情况等。因而我提问的角度比较小,问题比较细又有针对性,也不会因对某些术语不了解而产生新的疑问,所以快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有些对志愿不明所以的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比如向一所未实施大类招生的院校问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的区别,向未开设某专业的院校问该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往往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比较准确的信息。

围绕孩子来提问

有的考生和家长认为,咨询就是了解大学、专业和志愿方面的信息。这句话我认为只对了一半,了解大学、专业、志愿技巧的确是咨询的主题,但这必须以孩子的个人情况为基础。

记得儿子刚入高三,为了不打扰他的复习,我包揽下志愿准备的所有工作。当了解参加自主选拔获得合格证可以降分录取后,在儿子有所不情愿之下我还是替他报了名。结果因为所报高校笔试的科目正好是儿子的弱势而未通过。导致儿子受了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郁郁寡欢之中。那时我才第一次明白了志愿应由孩子作主,父母只能作为辅助者。后来我趁他休息时多次与他沟通,才发现孩子对专业、大学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正是因为对孩子的想法比较了解,所以志愿咨询也围绕他的情况来提问。当时儿子对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感兴趣,但又不确定应该将哪个置于第一专业志愿,才有较大的录取几率。当我向目标院校山东招生组的老师提问后,老师在分析儿子的成绩、个人特点后给出了建议,并提醒我们专业志愿填报中梯度合理的重要性。而后来我了解到一名考生没有进行详细咨询,就填报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包含“医学”二字就是医学类专业呢,结果入读该专业后,才发现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类专业大相径庭,相去甚远。这个电气信息类的专业让不擅长数学、物理的他苦不堪言。所以填报志愿前要做到详细咨询,不能仅凭自己的想当然,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对待承诺需谨慎

坦白来讲,许多考生、家长如此在意咨询,大多是希望能得到高校的“许诺”,但每年高校的招生计划、报考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招生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校招办人员,也无法预估当年的调档线或专业录取线。一般情况下,招办老师都是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给考生建议。但有一些考生、家长以为招办老师表示有可能被录取,就肯定能被录取,结果在填报志愿时缺乏合理分析和设计而导致最终不能被录取。

当我与儿子咨询目标高校时,招办老师回答也是有可能被录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直接填报,而是再次仔细地计算出分差详细地分析,确定录取几率比较大后才填报。而我孩子的同班同学董某,欲填报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并向学校招生人员咨询,招生人员答复“有录取可能,欢迎报考”。投档线揭晓后,他的分数并没有达到该校调档线,最终入读一所二本院校。

上一篇:无志愿 不信息 下一篇:大学魅力体现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