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认知阶段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8-09 02:47:48

浅析学生认知阶段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在学生的认知阶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应通过积极引导、开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单纯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体验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认知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培养时代人才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欲望 教学观念 多媒体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着手,从过去的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式、启发式教育,从重教的应试教育走向重学的素质教育,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

1.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学生与压力过重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人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都很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去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们,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尽量先降低问题难度,由易到难,逐层深入。

比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有个别学生总把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混淆,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4时说成是16时,这显然是没弄明白这两种计时法。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学生记忆深刻的事例去引导教学。首先让他们先弄清24时计时法是把一天的时间不分白天和黑夜从0时一直计到24时,时间前不加表示时间的词语,而普通计时法是把一天内钟表上时针走两圈的时间分开计,并要在时间前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弄清这一切之后,我接着提问“4时前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吗?”学生很显然看出没有,所以学生很快确定了它是24时计时法,那在24时计时法里4时就是时钟走第一圈的时间,是不可能为16时的。一天的开始也就是0时,是从午夜开始的,比如看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每当说起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开始了。用学生印象深刻的事例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马上想到4时就是普通计时法里的凌晨4时。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问题难懂,而且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直观操作,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科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手、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是把学生学到的“外化”的感性认识,通过具体事物的操作,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充当月饼,同桌进行合作“分月饼”,要求同桌二人能吃到同样多的“月饼”。大多数学生都能用对折的办法把“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每人吃其中的一份,两份是同样多的。这时,应趁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每人吃到的“月饼”是二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每个人吃到了整个月饼的1/2。学生也很容易就理解了1/2的含义。当再次提出四人小组分吃“月饼”,每人也要吃同样多时,学生的思维则更加活跃,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很快就想出了对折再对折的办法,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到的也就是整个“月饼”的1/4。由于动手操作,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不但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想办法,都在进行他们自己的创新,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手段。

3.积极评价,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积极的评价,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充满想象与幻想的境界中,而充满想象与幻想的境界则正是学生发挥创新才能的最佳境界。记得我在教学“年、月、日”之后,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制作2007年5月的月历,一位学生在制作的月历下面写了一句“5月1日是劳动节”,我当即对这位学生提出了表扬,夸她记性真好,制作的月历很有创意。下午放学前,我又布置了回家每人制作一张2008年年历的作业。当时我只讲清了如何确定2008年1月1日是星期几,然后按我们制作月历的办法制定出1到12月的全年历,当然还应弄清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到第二天展示作品的时候,部分学生的表现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这些学生不但把年历制作得准确无误,而且加上了好看的装饰,有的装饰在年历上面空白处,有的装饰了花边,还写了祝福的话语。这不正是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吗?当时我就对这些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并奖给他们每人一颗学习优秀之星。

4.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智力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形象直观,又具有吸引力,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兴趣十足。因此,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事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教学“12×4”这道口算乘法时,首先用课件演示了“搭积木”的游戏。用12个同样的正方形小木块摆成一排,这样的4排就搭成了一个大长方形。搭积木的过程通过演示,学生看得很清楚。接着又变换原形,每排都让出两块积木,也就是把12分成了10和2,4个10又围成了一个小长方形,4个2被分离出来另外摆放。学生仔细观察之后,我让他们各自想办法口算出12×4。结果学生很快就想出了4个10是40,4个2是8,合起来是48的口算过程及方法。这整个的过程可以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过程,这其间也就包含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5.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在兴趣、爱好、需要、性格、气质、智能等方面各有不同。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集体观念不强,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些孩子成绩差一些,但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学生多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主观性的题目,在评价时不要要求统一,让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发挥每位学生各自的特长,拓展和开发每一位学生各自的创新天地,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一定会时时处处绽放出异样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写.张艳华.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季明明主编.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乌美娜,李芒.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试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方法多样化 快乐知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