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市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分析

时间:2022-08-09 11:48:22

广州番禺市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分析

摘 要:市桥河被番禺人称为母亲河。几十年前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场景还留在上一辈人的脑海中,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美景不再,甚至又黑又臭,近些年来加大了治理的力度,主河道渐清,但支涌依然黑臭。治理河道贵在坚持,因此文章对市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分析

市桥河是番禺主要水系之一,北起钟村镇石壁村的屏山河,流经西海咀、韦涌、南山峡、沙湾镇、市桥城区、石 镇、石楼镇,最后在观音沙尾汇入沙湾水道,全长38.6km,流域面积超过230km2。由于市桥河流域是番禺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污染源最集中的区域,所以河水水质较差,近年来经多方治理,干流水质已由劣Ⅴ类改善到Ⅳ类,然而丹山河、沙墟涌、罗家涌等10余条支流仍然为劣Ⅴ类,河水又黑又臭。根据《番禺区市桥河水系水更清行动计划》,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全面截污和消除黑臭的目标。但河涌水环境整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环境、市政等多个部门和专业,只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水质劣化的问题,因此文章对市桥河水环境的综合整治进行了分析。

1 市桥河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1 污染物总量超过了河涌自净能力

市桥河水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上游径流量小,河水更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污染物太多超过了河涌自净能力,究其根本是经济发展不协调所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地解决污染控制问题,按孙艳军等人[1]的分析就是“发展布局不科学”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布局不科学”是由于河道两岸违章建设了大量建筑物,河涌排泄不顺畅,再加上上游企业排污和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入河所致。“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说市桥河流域存在重污染、高耗水企业,但随着“产业布局减排方案”的实施,这种情况已有明显改善,然而市桥河支流众多,污染源点多面广,即使点源污染不严重,总量累积起来仍然十分可观。

1.2 河涌受潮汐作用影响,污染物难以扩散降解

市桥河水系受潮汐影响的主要特点是涨潮时间短,退潮时间长。受到潮水顶托的作用,加上上游河涌径流量小,补水不及时,结果内河涌排泄量小,导致污水团在河道内反复回荡,很难在短时间内扩散降解,随着污染物累积,水质不断恶化。

1.3 污染控制措施跟不上,河涌承受过量污染物

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是截污治污设施,即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跟不上,近年来市桥河流域已经加快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目前上、中、下游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然而截污管网很难覆盖所有区域,即使要求无法进入市级污水处理厂截排系统地区必须自建污水处理设施,但肯定难以确保所有排放水都达标,不然无法解释丹山河、沙墟涌、罗家涌等支流黑臭的原因。实际上,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支涌截污不完善,一些暗渠污水在下雨时常会涌入河涌。

1.4 底泥污染及其他原因

河涌黑臭除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容忽视的原因。城市河涌污染的一个特点是不仅仅水质污染严重,底泥污染也相当严重。这是因为水体中大量污染物会在底泥中累积,也可以说底泥已成为河涌各种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吸附在底泥中的污染物会在一定条件重新释放到河水中,形成水体二次污染,并造成河涌常年黑臭。还有水体热污染问题,如果河涌两岸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即使废水本身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会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促进水体发臭[2]。

2 市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2.1 综合整治思路

第一,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包括各种污染源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减排和截污减少进入河涌的污染物数量。减排包括布局减排、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布局减排就是优化产业布局,清理市桥河流域违建工程、高污染企业等。结构减排即对流域内工业小区和工业企业实行“关闭、限治、转移”等政策。工程减排就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截排管网。管理减排即区域限批、行业限批、企业限批、在线监控、清洁生产等。说到河涌污染,人们容易想到的是工业企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这两项,却往往忽视农业污染,其实随着种植业滥施化肥、禽畜与水产过量养殖等问题愈演愈烈,所造成的污染更难控制,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推广生态农业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第二,引水增容,即在河道上完善水闸泵站建设,通过水闸群的联合调度,使上游和外江清洁水源源不断地向下游游动,加快河网水体交换速度,减少污染水团在河涌内回荡滞留的时间。

第三,底泥疏浚。前面已经介绍过底泥是河涌各种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通过清淤底泥可以消除大量的污染物。底泥脱水处理后可用于园林绿化用土或填埋处理。

第四,生态治理和修复。整治河岸,修建生态护坡。过去为了防洪和利用河滩,城市河岸普遍修建直立的硬岸,结果阻隔水陆生态交换,不但不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也使河水自净能力大为削弱,发达国家已大量拆除硬岸,所以改建生态护坡是改善水生态的重要措施。

第五,其他治理措施,例如河道曝气、生物飘带技术等。河道曝气相当于把河道当作污水处理池,通过提高河水的氧浓度,发挥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作用,同时抑制厌氧微生物生长,可以消除黑臭,但存在能耗和噪声问题。生物飘带技术相当于污水处理中的接触氧化技术,生物飘带作为附着微生物的填料,可以增加生物反应面积,由于生物飘带设置在箱涵内,不影响河道景观,但也需要曝气。

2.2 底泥疏浚措施

当河道较宽且能通行机械船时可采用综合机械化施工技术,采用船载挖掘机将底泥挖出并装入小型运输船上,运至临时堆放场,然后使用长臂挖掘机卸至密封自卸车内,再转运到翻晒场脱水,脱水后由自卸车运至渣场。为了保证船舶通行,可设置临时围堰调节水位。而对于狭窄的河道可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装载机、小型运输车的施工方法。箱涵清淤需采取通风、降水措施,通风应采用压入风,以驱除箱涵内的废气;然后施工人员佩戴防护用具进涵施工。河道清淤效果由测量控制。

2.3 生物护岸技术

生物护岸包括很多形式,例如干砌石护岸、木桩护岸、鹅卵石护岸、生态袋护岸、格宾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植物护岸、抛石护岸等。现主要针对硬质护岸的生态修复方法进行分析。从技术类型上分为再生式生态修复和优化式生态修复,前者是拆除硬岸后再对护岸进行生态修复,后者是直接在硬坡面上进行生态修复。根据功能侧重,再生式生态修复分为以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主、以生态景观和亲水机能为主、以提供生物栖息材料为主三种方式。第一种常采用近自然法,如构建浅滩、深潭和人工湿地,日本的“自然河川计划”采用植石法。第二种如岸坡置入球状生态混凝土。第三种国内常采用多级阶梯形景观湿地护岸。优化式生态修复可通过在硬岸护坡上敷设基质材料,如植生卷铺盖、客土植生带等,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提出坡面打洞再回填土壤、碎石的方法。

3 结束语

黑臭河道恶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是时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了。“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对于市桥河水环境的治理必须加大力度,并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才能实现“堤固、水清、岸绿、景美、面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艳军,王树功,曾凡棠.城市重污染河涌流域系统控制战略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3):12-14,18.

[2]黄忠泉.奎河徐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上一篇:公立医院收费票据管理与实践 下一篇:GIS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