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土文物的提取\包装与吊运

时间:2022-08-09 10:25:58

浅谈出土文物的提取\包装与吊运

[摘要]对脆弱出土文物进行加固等现场保护修复处理,有利于出土文物今后在实验室的进一步保护修复。出土文物的提取、包装与运输也是田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出土文物;石膏粘接提取法;包装与吊适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112-02

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的提取

由于在田野考古发掘中出土遗物遗迹非常复杂,它们出土时的保存状况又因为埋藏环境的差异而变化很大,因此,在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遵循普遍认同的文物科技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及执行现场文物科技保护的操作规范基础上,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做好出土文物的发掘现场提取工作。

出土文物质地完好程度的鉴别,目前还没有成熟实用的现场鉴别方法。通常可以考虑当文物发掘出土时,在出土文物的边角部位采用人工机械方法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此鉴别该出土文物的强度和质地优劣。尽管这种方法有可能造成出土文物的部分损伤,但是相对于整个文物的安全提取而言,这点可能的损伤还是值得的。腐蚀严重或糟朽的出土文物,需要现场加固保护处理之后,再进行提取工作。

(一)质地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出土文物的考古发掘现场提取

遗址或泥土封埋墓葬中,如果提取的出土文物保存完好,则首先应将文物表面和周围的泥土剔松扫净,提取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其他遗物以及注意器物下面是否还压着别的遗物即可。

(二)腐蚀严重或质地脆弱的出土文物的考古发掘现场提取

北方地区遗址或墓葬由于地下水位不高、埋藏环境和气候相对干燥的原因,出土有机质文物大多均已腐朽呈现土壤化状态,这些有机质出土文物在出土时的保护处理中首先应控制埋藏环境温湿度变化,防止文物的收缩开裂或者文物表面附着颜料、金银器的移动,然后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加固保护处理,最后可以采用“箱取法”提取。

(三)考古发掘现场一种简便易行的脆弱出土文物提取方法

有机质类文物、早期粗砂陶器在出土时一般已经变得较为糟朽脆弱,严重者甚至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在直接用手或其他辅助工具提取文物达不到目的时,就需要寻找一种中间材料作为手的替代物与文物接触,以避免损毁文物。这种替代物通常质地柔软,有一定的粘接能力,而且具备可再处理性。石膏粉由于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加之制备材料价廉易得,使“石膏粘接提取法”成为考古发掘现场脆弱出土文物提取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选择石膏更主要的是其自身特性符合提取糟朽脆弱文物时作为中间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石膏比较稀软,对已糟朽、腐烂的出土文物不会造成进一步伤害;石膏干燥后具有一定的粘接力,故可借助其完成提取文物的工作;石膏具有“可逆性”,有利于文物提取后的保护修复;石膏本身及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对人或文物有害的物质;原料易得,而且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和价廉。

使用“石膏提取法”提取文物前一般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做好所需提取文物现状及叠压关系等的现场保护档案记录;准备材料和工具,如石膏粉、棍、裁纸刀、刷子、盆、薄麻、水桶等;制作石膏糊,一般用石膏粉一袋放入水桶慢慢倒入冷水,用圆木棍搅拌成稀糊状,使水和石膏完全溶合,石膏糊粘度根据需要确定。

一般而言,在文物提取过程中,应视根据所提取的出土文物面积大小而定,如对串饰或整件文物的整体提取应采用箱取法,因为串饰遗存比较复杂,需要尽量保持埋藏的原状,需取回在室内从容地进行清理。具体方法是:先将器物上及墓穴内的填土剔除干净,将易于移动的小件随葬品用502胶点滴少许以固定。沿骨架四周开一道宽深20~30厘米的沟,内边土壁切齐,套上大小适当的木箱框,在骨架上垫一层塑料薄膜,然后铺撒一层细砂土,便于以后清除。然后将石膏糊均匀地洒盖一层到揭取文物部位,轻轻地把浆面拍平,盖过浆面2厘米即可,把裁成小块或小条薄麻和石膏糊进行搅拌粘石膏糊表面逐步连成大片。使浆面刷于三层之上成干以潮湿细土填回箱内并稍加压实,加上盖板钉住。 沿木框底边向内平掏,去掉泥土后插入底板。底板由若干宽20厘米左右的板条组成;长度略大于箱宽。操作时先掏空两端,插入底板,用砖垫实以防箱内泥土漏出。再依次将底部的泥土掏空,插板。全部掏好底板插满后,用打包机或铁丝将各底板与箱体绞紧固定,运回实验室进一步保护修复。

其次是吊装。套箱吊装就位后,使用与槽钢厚度一致的物体将箱体底部所有的空间予以垫,使箱底的承重面积扩大,不是让槽钢单独承受全面重量。吊装时,应避免过分振动,防止土质遗迹开裂。

二、出土文物的包装与运输

将出土文物安全运回室内,也是现场保护的关键,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环节,即包装和运输。

包装是为了将墓葬或遗址的出土文物安全运回室内,利用对文物无害的包装材料将出土文物进行安全防护和保存处理的手段之一。文物包装既要保证文物的外观不受损伤,又要保证文物的内部组织结构不被破坏。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包装时就要考虑到文物包装后可能遇到的不利局面,如恶劣路况、机械震动、搬运时的碰撞冲击以及可能带来的生物与化学的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根据器物大小包装时,大型器物应做专门包装箱,包装时下部的防震材料要厚一些;小型器物可以用薄的海绵包装;对于破碎文物的包装,较小碎片可用麻纸或绵纸采用交叉折叠多次的方式包装,较大碎片的包装则同小器物的包装。

根据器物质地优劣包装时,质地好的可以用饱水海绵直接包装,质地保存差的出土文物,一定要加托板或托架才能包装。

对于器物上附有装饰如漆绘、粉彩的出土文物,首先要对装饰物进行保护处理。如表面有粉彩的漆器要先进行局部包装,首先将有粉彩的部位用绵纸包好,预防粉彩磨损,然后再用上述方法进行整体包装,置于备有防震材料的包装架或包装箱内固定。包装箱内出土文物尤其是脆弱文物或竹木漆器不能叠压,以防造成下层文物受损。像包装竹木漆器的饱水海绵类包装物,有防震保湿的作用,能够基本保证出土文物运输及实验室保护处理前的安全。

三、包装和运输出土文物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木材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文物提取、包装、保管、陈列等文物保护保存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木材。在文物提取和包装中使用木材是因为木材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木材质轻性软,不易对器物造成机械损伤;其次,木材能维持一定的温湿度,保持环境相对稳定。有的木材还含有驱虫成分,能够避蛀,尤其是在传统书画保存中应用最佳。但在文物保存中木材若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对文物的损伤,这是因为木材中含有的复杂化学成分如挥发油成分,大多数对文物不利,能够污染书画,造成纸张发黄和酸化,一些酸性挥发油会导致金属器物锈蚀。因此,在文物保存中合理使用木材,避免对文物造成损伤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木材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如下几类:挥发油,木材中挥发油呈较强的黄色,对纸张和纺织品的污染较为严重;一旦被污染,极易出现不易去除的黄斑,影响文物外观。酸性挥发物,木材中含有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酸性挥发成分,这些酸性挥发物一旦被金属器物吸附后,易造成金属器物表面锈蚀。金属离子的危害,有证据表明,高含量铁离子明显对木材碳化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对文物包装保管时使用木材可能带来的危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必须考虑的问题有:第一,虫卵的带入。某些木材内部可能有虫卵,一旦温湿度适宜,虫卵会转变成蛀虫。因此,必须对所用木材进行杀虫处理。第二,阻燃。木材为易燃物,因此,有必要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提高安全系数。第三,防挥发油污染。挥发油污染损害文物是木材使用中的最大问题,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可以采取隔离包装的方式防止挥发油污染。第四,防碳化。对多种木材进行科学分析,以含铁数据作标准,判断所用木材是否会发生碳化现象。

总之,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在使用木材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选择,以避免对文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运输过程中震动不可避免,震动使物体受力,易造成运输损伤。运输过程中易产生与车辆行使方向平行的冲击力,因此,包装箱内易损文物在车辆上摆放的位置,应将易被损坏的受力方向与车辆行使的方向成90度摆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体的受力。

现场文物科技保护需要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现场保护处理方法因为出土文物的复杂性而变化多端,但都应该遵循文物科技保护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出土文物安全和不影响今后实验室的进一步保护处理为准则。现场出土文物科技保护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条可以照搬,需要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只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保护处理,以确保圆满完成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

上一篇:秦直道最新重大发现 下一篇:西夏时期的瓜、沙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