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和思考

时间:2022-08-09 10:15:2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和思考

摘 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前众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12-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分析自我和了解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制订一系列教育、培训计划,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各高校响应教育部号召,逐渐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肩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渐成熟,他们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开始尝试确定职业目标并努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但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往往会陷入职业迷茫和困顿,甚至会怀疑自身价值。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存在着工作断层甚至空白,影响了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造成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脱节。因此,发展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其次,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唤醒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目前,部分高校还在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全部重心都围绕着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在这种背景下,对学生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关注很少,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与专业的时候也往往具有很大的功利性,盲目地依从社会热点。这就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自身也缺乏科学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从事什么职业。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外在刺激来唤醒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与中心,帮助他们科学分析自身条件和职业环境,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二、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南大学作为211工程院校,一向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学校也越来越意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开设了相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前,学校针对新入学的学生都会进行新生转型教育,其中的一系列讲座就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形势分析等;针对大三的学生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设立了创业学院,配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并邀请创业明星分享、交流成功经验。但是,相对于其他高等学校特别是国外高等学校,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还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发展层次不高。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了结式就业、和谐式就业和发展式就业。从仅仅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的契合是一大进步,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念继而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则是更高的追求。目前,我校还处于第一层次,主要是进行就业指导。其次,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职业生涯教育层次多、任务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但目前我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集中在对毕业生进行信息传递、政策解说和应聘技巧指导,很少涉及专业的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更是缺乏。第三,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目前,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专门机构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化教育研究。大部分指导教师都是辅导员,专业资质不强,同时由于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更难开展个性化服务。

为了更好地调查学生层面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本研究采用随机访谈和发放问卷等方法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第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当前,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简单将其等同为职业选择,只有面临择业的时候才开始咨询老师或家长,希望得到相关帮助甚至是替他们做决定选择职业。可见,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因此也就很难合理利用时间进行相关的知识技术储备。第二,学生对自身评价模糊,自我认知能力不足。自我认识主要是指大学生从兴趣、能力以及深层面的价值观等方面深入了解自我,这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对自身优势劣势、兴趣能力等认识不足,因此也就不能根据自身状况确定科学的职业方向。第三,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较为被动。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这个责任是不可替换的。调查发现,尽管学校提供了相关的辅导课程、专家讲座、职业测评工具等,然而很少有学生主动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实际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立足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在内容上,不同阶段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认识自己同时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形式上,不拘泥于课堂教学,补充以讲座交流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创造条件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学校一方面要调动优质的师资力量,成立专门的教育服务中心,专门组织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研究工作,并且定期组织系统专业化的培训和交流进修等;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挖掘校外资源,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精英到校讲学交流等,丰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师资资源。

(3)唤醒和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在新生入学伊始就要开展持续的规划教育,由浅入深,逐渐给大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个性化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此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也非常重要,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校友的交流分享会、企业实习招聘等,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刺激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家校沟通、校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家长、学校、企业的配合可以形成育人合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4)积极引入职业测评工具,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很多学生对自身条件的认识并不清楚,对未来职业感到茫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测评工具,包括职业倾向性测评和职业能力测评等。学生借助测评结果能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能力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也可以成为其努力进步的内在动力。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教育和大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课。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高校应主动肩负起时代责任,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我和未来职业,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荣,陈东东.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现状、问题及举措[J].继续教育研究,2013(02).

[2]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3]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01).

[4]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下一篇:正视错误促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