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途径

时间:2022-08-09 06:19:07

西部农村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2

摘 要 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很多民族体育项目有很好的基础,活动方式多样,利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不仅能给教学增添活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强身健体和学会自我锻炼的目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民族传统体育 策略

一、前言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受历史、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教育、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处于边缘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更加落后,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更是不及。

西部的学校体育要发展,不能盲目,要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有自己特色的体育项目来发展自己。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体育发展所需的经费就相对较少,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师资不足,正如曲宗湖教授针对陕西、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等西部五省区农村学校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缺器材、缺场地、缺师资是制约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三大因素。西部的少数民族众多,其民族体育丰富多彩,很多民族体育项目有很好的基础,活动方式多样,利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不仅能给教学增添活力,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强身健体和学会自我锻炼的目的,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强、健身效果好,简便易行,非常适合在学校开展普及,如果加以重视和利用,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起到积极作用。充分挖掘民族传统资源,将其融入学校体育,使学校体育更加多姿多彩。

二、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许世岩的调查表明,47.2%的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是被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有70.9%的中小学生不能经常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有35.2%的中小学生不会测量自己的心率,更谈不上用心率监测体育锻炼的负荷。

贵州南部地区的107所学校为对象的调查中,其中约一半的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不足3000元,占47.66%,最少的一所仅为16元。学校体育活动场地不足3000平方米的中学占48.98%,不足100平方米的中学占24.29%;不足3000平方米的小学占92.98%,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学占61.40%[2]。体育经费与场地、器材严重欠缺,投入不足。

在教学中有78.67%的教师未选用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他们认为适合本地区的教学内容依次选项为:1.篮球;2.田径;3.乒乓球;4.羽毛球;5.体操;6.足球;7.排球;8.武术;9.民族传统体育。

针对以上的情况,造成西部农村体育现状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缺乏,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二是受“重智轻体”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三是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开展不够,没有为学生营造展示自我体育技术的舞台;四是学生体育意识薄弱,没有养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视乎不太可能,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持之以恒,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到适合在西部农村地区开展的体育项目来发展学校体育。

三、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一)西部的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体育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而且有很多项目是妇孺皆知的,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易于开展。再说,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多,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也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更能让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在一起,丰富学校体育内容。

(二)民族传统体育教具简单,花费较少,大部分可以自制,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缺乏,正好弥补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资金紧张的实际问题。

因而,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有很好的基础,利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强身健体和学会自我锻炼的目的。而且,能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结合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体育,因地制宜,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四、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

(一)因地制宜

结合本地的实际,就地取材,找一些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进入体育课,或者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编,用到体育课中去,中西结合,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作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教师除认真上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对民族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制,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二)项目的选择

1.突出地方特色,选编民间体育教材要把具有本地区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项目选入教材,以突出地方特色;2.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把那些便于开展的项目选入教材;3.要找适宜在学校开展,学生喜爱,容易接受的项目;4.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民族体育项目;5.挖掘,整理民间体育,对不适宜在学校开展的项目,可以适当的改编(方法、竞赛规则等)不能有负面影响,使其更好的为学校体育服务。对于一些表达爱情等情感的民间体育项目,要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进行筛选或改编,使其达到既锻炼身体,又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要求;6.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既要考虑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要做到对学生有专门的教学要求。如拔河、踢毽、跳绳等项目教学,不要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比赛,而一定要坚持有练有赛,重视基本技术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加强师资

1.加强师资建设,要认真作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作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除此以外,民族师范学院要培养大批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适合在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到教学第一线;针对本地区现有体育教师学历偏低、高级职称少的情况,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待遇;尽快组织力量培训体育教师,采取有效手段更新其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确立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整合能力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建议教育局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学校体育教师,根据国家课程的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的情况,编写更加符合本地实践且易于开展、更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及其评估体系。

2.教师的创新,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对民族体育的教学方法、手段要有创新,使其不失原味,又很好的与学校体育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心民族传统体育教法[J].中学体育网.2005.12.

[2] 顾晓艳.黔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研[J].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报.2005.3.

上一篇:浅析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培育 下一篇:武术套路运动员柔韧素质的科学化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