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产品的复兴

时间:2022-08-09 06:08:31

中国民族产品的复兴

【摘 要】民族传统产品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世纪的今天,产品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应是一种文化。应更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还应透露出设计者情感的表达。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民族产品也应该顺应市场而进行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生活;民族工艺;情感;产品设计

我国是个地缘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的基础。而民族文化传统相融合是民族团结的奠基。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得我国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传统工艺产品更是“百花争鸣”如蜡染、苗族服饰、苗绣、传统造纸等等,传统的工艺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使用方面却没有现代产品方便,应用型不强。所以市场别不是很大。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当前,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从今天看中国,工业设计即将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产业,是亟待快速发展的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总理亲笔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多处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可以欣喜的看到,工业设计在全国快速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一、民族产品发展现状

最早对“民族”这一概念进行界说的是意大利学者马齐(1851年)他认为民族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德国法学家布伦奇里(1852年)在《普通国家法》中认为:“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

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中国本土民族产品的推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乃是因为人们在经济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重压下已经找不到可以让心灵休养的本土气息了,找不到人类在追求发展的快速奔跑后回首观望时想寻索到来时的路径。虽知自己从哪里来,却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已经渐渐的忘去了自己的传统。已经被西方的市场逐渐的“腐蚀”、“入侵”。民族产品市场萧条及人们越来越接受西方的产品。使得本土的民族产品逐渐的被忘却。这种发展现状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第三生产力,影响到了振兴中华民族。民族产品虽已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国家以及社会都大力发展民族产品、手工艺,然而民族产品的市场并没有完全的打开。经在贵阳家具市场调查,愿意买日本及意大利家具占总家具的83%,而买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却只有5%。不是传统家具做工不好,而是传统家具成本高,不够舒适,不符合现代家具的统一性,而大大损失了消费者。在日本及西方发达国家,民族产品以逐渐转型。是产品不丧失舒适性、审美性的同时,使其加入传统化元素。从而打开市场。如日本的无印良品,款款产品简约的加上了日本本土的纹样,使人在使用时也不往回想起日本美景,在中国,也有一些产品起步,如青花和祥云图案的茶具。在销售上虽有所提高,不过和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所以民族性传统产品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二、综合市场要素,迎接民族产品的新生

中国是民族、文化、人口众多的国家。产品市场比较混杂,很多民族产品的厂家,无奈也要做西方的“山寨品”才可以有更好的收益。在这样的前提下,民族产品不进行改变,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在中国个民族的聚集地,往往旅游业比较好,然而旅游产品又能销量多好呢?消费者往往买来的旅游品仅仅是一种装饰,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然而以此缺乏了产品的本质,使其产品的价值大大降低。使消费者没有再次购买的欲望。我们不妨效仿一下西方的做法,如现在的洛可可式家具,在满足舒适的同时,把传统的洛可可风格加入到其中。使其在具有舒适的同时具有可传统观赏价值。然而我们是不是做反了,民族产品往往是在传统性的同时,加入了功能主义。如苗族的蜡染,我们往往在已经做好的同时,才想起来可以作为围巾装饰。这样的产品和日常的围巾相比不论是从形态,颜色,舒适上比,都处在弱势。若我们在一条形态,舒适上都满足大众化的围巾上,假如苗族蜡染的元素,是不是使其市场更加的宽广呢。

我们在开发、挖掘这些旅游资源的同时,等多的是要站在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考虑问题,使其产品和旅游业双丰收。民族产品应具有传统手工艺的同时,还不应失去现在产品的时尚感。最近我开始捡起一些传统的东西,也搜索了许多日本、泰国等周边一些国家的资料,看到以前中国的漆艺、木作、扎染等等这些在慢慢消失,却在周边的世界视为宝物的时候,你会觉得在那个我们全盘模仿包豪斯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了自己更重要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呢?那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更为多种多样,不同地方的人情世故造出不同的东西,德国人为什么充满哲理跟逻辑,也是如此。响应中国人的想法,并不是简单拿符号形式过来,而是东方人对情感、十五、对周边环境的敏感。日本人走到了我们前面,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传统产品上做到极致了,我们应要去更好的完成,更好的去超越。反而言之,中国设计师也不用刻意的做非常传统的产品,因为文化底蕴已经注定了你的东西很中国。

综上所述,民族产品应该更加简洁,更加适合日常生活化。我们不需要加入过多的中国元素,应该更多的加入一些中国味。中国味又是从传统产品中提取而成。要想中国的产品市场全面打开,走向世界化,多元化的市场。我们不能丢下曾经经典的设计,但也不能一味的保留传统,要进行传统的改革。是传统也时尚化,使“曾经”的产品“现代”化。

三、民族产品设计未来

民族产品未来是什么趋势?不管是传统产品还是现代产品,他们一定会更好的为人服务,历史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换句话来说,相对于不断更新发展的产品和技术,我们改造产品与人关系的需求始终未变,而这一需求正式驱动产品设计与创新的根本动力,民族传统的动力就是象征元素的传承。

在市场化,信息化的今天,产品市场竞争更是激励。人们在选择上不单单只局限于使用价值了。而更多关心的产品的韵味。如一套茶具,在品茶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下这套茶具的来历,和其中的内涵。那如何才能使产品更有内涵呢?绝对不能拿着一种传统形状的器皿来品茶。这样就丧失了现代人的舒适度。所以,民族传统产品的的未来,会更好的提取相应的元素,让其也现代家居、生活用品、以及交通工具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不是舒适度和审美的同时,假如一些提取的民族传统元素。这样的设计才会在未来的市场上立有一席之地。产品在转变,世界在转变,同样民族传统产品也应改变。在这样的社会前提下,我们不应无谓的学习西方设计,还应该总结自己的设计方法。做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一种产品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的占据市场。一种产品只有更好的服务于人,才能能好的占据消费者的心。而现代的中国设计,决不能想一起一样,把一些中国符号贴来贴去,还应从生活方式入手。中国人有自己对浪漫的理解,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传承。以前的家具都是可以传家的,所以选择最好的木材,而现在的家具很多都是速食文化,它生产出来就是为了某一天仍的。看似廉价,却未被了传统文化的含义。

在民族传统产品的探究中确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现在人们意识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如何把更好的提取民族元素能更好的与现代产品结合,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来解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怡.在中国设计[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Donald A.Norman.未来产品的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胡瑞波,徐人平.概念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4]罗新民.贵州艺术研究文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5]张成忠,吕屏.设计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丰明高,张塔红.家居空间设计[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7]辛建荣.旅游产品概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诸王实力对比及顺治继位 下一篇:浅谈中古长安城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