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小班民间游戏的研究

时间:2022-08-09 03:35:32

关于开展小班民间游戏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告诉我们:社会、文化、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应该是教育的另一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因此,民间游戏的推广为一般“游戏”的实施注入了强大的鲜活力,得到了有效的升华。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小班的一日生活必须由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民间游戏是由民间创编,来源于本土资源的一种集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于一体的玩耍活动和学习活动。对幼儿各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惑。

一、案例

情景一:游戏活动时间,小(1)班孩子在操场上玩“拉大锯”的游戏,一位老师在孩子间巡回指导游戏的动作要点,另一位老师在边上“纵观全局”,孩子们有的相互打闹,有的索性在地上打滚,时不时传出:“老师,浩浩不想玩。”“老师,扬扬要打我。”纵观全局的老师一会儿抱抱个别喜欢的孩子,一会儿指着调皮的孩子说几句:“新新,你别滚来滚去了,回去奶奶又要骂你把衣服弄脏了。”

情景二:课间时间,小(1)班孩子有的在上厕所,有的在座位边和同伴玩,一会儿玩“金锁银锁”,一会玩“炒黄豆”。这时一个男孩子一不小心碰倒了区域柜,柜上的东西洒落了一地,孩子们惊慌失措:“老师,扬扬把东西打翻了。”老师连忙走过来:“谁让你们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的,我现在又没让你们做游戏,马上上课了,在位置上安静坐会不行啊?”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对小(1)班孩子的游戏状况分析,我们发现:

1.孩子的年龄特征限制了游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小班孩子活泼好动,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教师的“说教”本身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才会出现有的打闹、有的打滚的自主行为。

小班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情景一中,部分孩子能完成教师指定的游戏动作,而部分孩子却不能。教师应根据这些孩子的特性,适当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游戏时常易发生肢体冲突和东玩会西玩会的现象,他们的“情绪化”为游戏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和设计游戏环节中,应注重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

2.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缺乏优化性,影响了游戏开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在园每天进行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而一些幼儿园受幼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存在教学上以知识为重的错误观念,把一日活动安排的重心、研究的侧重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而对其他活动的组织则不予重视。

如,情景二中的现象,因民间游戏开展的随机性,孩子们趁课间自由组织玩耍,这本是一次孩子们身心发展非常好的时机,既娱乐了身心,又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但在教师眼中却是上课前的胡闹,这也是课程安排的弊端所在。过分紧凑、集中的时间安排,浪费了孩子宝贵的体验、感受、表现的时机。

3.教师缺乏对民间游戏的认知和指导,影响了游戏开展的有效性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娱乐性强,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但这些游戏的实施和开展的有效性都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游戏的认知。

(1)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推广不予重视,缺乏认知

现代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基本还是以集体教学为主,让孩子们学习儿歌,学习故事,不少教师认为游戏只是孩子们学习之余的放松。如,情景一中的两位教师,一位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将游戏当作课程教学,一本正经地教孩子们动作要领、儿歌口令,使该游戏失去了该有的趣味性。而另一位教师却“纵观全局”,随孩子们自由“发挥”,从这种过于松散、“放羊式”的安排中,可见这位教师对此次游戏的忽视,正是因为忽视民间游戏对孩子发展的作用,所以两位教师毫无配合的默契。

(2)教师过于“一刀切”,“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游戏性

情景二中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让孩子喝水、上厕所,在规定时间内上课,而课间让孩子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不许喧哗,为下节课做好准备。这剥夺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并且为图管理方便,将区角集中在室内四周,孩子的活动空间层层缩小,因此才会出现孩子在追跑游戏过程中碰倒区域柜的事情。

(3)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指导水平不高,遏制了游戏的魅力

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教师的态度和指导十分重要,小班孩子因年龄特点,缺乏合作性和领悟性,需要教师去调控、引领,带动孩子们去发现民间游戏的乐趣。

而情景一中的两位教师既没有很好的策略也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指导“拉大锯”中只注重动作要领,对于孩子们的反应也不予正确干预。“拉大锯”这一游戏可以有很多种玩法,教师只局限于一种,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而进行设计,孩子们才能更感兴趣。

三、策略

正视这些问题,我们将如何有效展开小班民间游戏呢?

1.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增强教师的游戏意识

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在蓄水之前,首先要明白为何要蓄水。因此,我们开展了多次教研,通过教师的分析、讨论、调查、研究,来剖析民间游戏的益处。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各项游戏的玩法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如,在玩“拉大锯”这个游戏时,可以分好几种不同的玩法:第一种: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类似木工拉锯似的动作,一人前俯,一人后仰,交替进行。第二种:交换双脚动作改为脚掌对撑,拉直手臂进行游戏。如果有部分孩子动作能力较强,还可以有第三种玩法:两人对坐,一人并腿一人分腿,分别将脚伸至对方臀下坐实,紧握对方双臂,类似拉锯动作,一人翘起一人后仰,交替进行,向一方前进,可来回移动。教师可组织孩子们进行比赛,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动作的协调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增进了与同伴间的情感。

2.将民间游戏融入一日常规活动中

民间游戏,俗语称“玩耍”是劳动人民自发创编的,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机性和娱乐性,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进行。小班孩子正是各方面迅速发展时期,游戏过程中除了获得愉悦情绪外,也会有探索、发现和创造,这对促进孩子们在身体、语言、科学、艺术、社会认知、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将民间游戏有效地融入一日常规活动中,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满足小班孩子活泼好动、动作发展迅速、爱模仿的年龄特征。在孩子们自由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自由组织过程中,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3.有效进行家园沟通,提高家长对民间游戏的认知

民间游戏本就来自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特殊的传承性,能将一代代的人联系在一起。只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们忙于工作,对于曾经玩得不亦乐乎的游戏无暇顾及。为了更好地在家长之中推广民间游戏,我们通过半日活动开放、游戏活动观摩、信息平台互动等增进与家长们的联系。谈论共同的话题,使家长们重拾童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民间游戏的乐趣,使家长更好地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朋友、游戏的伙伴,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为孩子们的各方面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好奇、爱动,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推广民间游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指导水平,培养小班孩子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湖塘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构建知识体系 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这就是“我”,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