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提高的课程设置

时间:2022-08-09 03:20:03

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提高的课程设置

【摘要】近几年来,电子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针对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教育现状,在如何加强并提高职业能力方面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应用电子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

引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该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高等职业技术人员。以惠州工业园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员工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工作技能,以此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要求。

1.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的内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块,还应包括实践教学模块;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应包括教学方法;不仅包括课程本身的设置,还应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目前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缺少相关行业的技术专长知识;二是知识针对性不强,偏理论,轻能力,有知识本科化的倾向;三是忽视生源实习及就业的地域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四是课程设置随意笼统,理论课程安排和实训实习不能有效结合相辅相成,三年的教学不能循序渐进。

针对电子目前开设的相关专业课方面,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着缺少对行业中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的分析,技能培训项目与内容不能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忽视学校所在的区域特点,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十分匹配,以至于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用工,学生招不到对口的岗位。以惠州的电子企业为例,现阶段市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情况,既缺少一线操作工人,又缺少中间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改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的策略

2.1 改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思路

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整个电子行业在不断升级和竞争加剧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市场调研、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模式,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个任务当然就落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

在进行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或者未来一个时期企业里需求量大的专业;二是本地企业中有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三是保持本校的传统特设专业。这是为适应企业的需求进行的设置。另外一方面,要为学生从长远考虑,也需要设置一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PCB板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以适应学生长远发展和自由选择企业的需要。当然,课程设置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市场变化而变化。

2.2 改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策略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侧重培养的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电子技术专业应该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企业行业确定的专业定位,以专业链对接岗位链为导向,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逐步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原因,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材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借助行业企业之力,开发和编写一整套具有职业和企业岗位特点的教材。该教材在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融合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同时,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

建立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师结构优化和层次化及规格升级,重视特色专业、新开专业、弱势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于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人才要积极引进;不断加强校内教师的双师意识与能力培训,与企业,研究部门联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教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上,从而促进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投入的实训设施、设备必须与目前行业发展相适应;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得少于两个月,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培养应用电子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为企业储备人才力量,解决企业难题。

(5)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突破口,将工学交替、轮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及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打破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1+0.5+0.5+0.25+0.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这一学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初步定位角色;第三学期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通过这一学期,使学生形成纪律严明、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熟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相关工作流程,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标准,培养敬业爱岗,团队合作等职业精神;第四学期以及第五学期的上半学期在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进行综合实训,通过这一学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达到技能操作熟练化;第六学期进行专业技术实习,通过这一学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录有所提高,为就业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结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要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努力加强与企业的双向合作,推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项目的操作水平提高,从而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建强.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合作为依托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

[3]朱艳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新方向―项目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朱艳芹(1982―),女,湖北鄂州人,工学硕士,讲师,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教研室专任教师。

上一篇:基于Modbus_RTU的远程输入输出接口设备的设计 下一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