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建住宅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研究

时间:2022-08-09 12:00:56

农村自建住宅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研究

摘要 从农村住宅的选址、直击雷、电源和弱电系统雷电防护出发,根据农村的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全方位防护技术方案,以保证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减少雷电灾害损失,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

关键词 农村防雷;自建住宅;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50-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极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危害巨大,可引起火灾、爆炸和建筑物损毁、电气设施损坏、通讯网络瘫痪等,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雷灾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加大。据资料显示,2006—2010年山东省共发生雷电灾害2 738起,造成人员伤亡102起,致102人死亡,35人受伤,经济损失数亿元[1]。其中,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身亡事件71.9%和92.6%发生在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农村雷电灾害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住宅防雷措施不完善、未安装防雷装置和缺乏防雷常识。因此,加大农村防雷宣传力度、加强农村住宅防雷管理刻不容缓[2]。

1 选址

雷击具有选择性,电阻率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容易遭到雷击。从地形看,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的地方。在旷野,即使建筑物并不高,但因其孤立、突出,较易遭受雷击;从地质看,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如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上稻田一侧,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地带,陆地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及其他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如极其潮湿的河床、沼泽等,或地下有金属矿藏、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地区;从位置看,处于山区上升气流的迎风面等为雷击高发区。山的南坡落雷多于北坡;傍湖一面山坡落雷多于背湖的另一山坡。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选址前期最好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尽量远离雷电高发区[3]。

2 直击雷防护

农村住宅建筑多为自建起脊房和平房,高度主要以1层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多,自建2、3层的楼房也越来越多,随着农村住宅高度的增加,遭受直击雷风险也随之增大,做好住宅的直击雷防护显得尤为重要。1层住宅高度较低,只要未处于易落雷区,很少会遭受雷击,通常可不安装防雷装置。2层及以上住宅采用混凝土浇灌的房屋,可用50 mm×2.5 mm镀锌扁钢在屋顶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敷设接闪网,并利用其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4];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基础接地体。将引下线主筋上部(屋顶上)与接闪器或接闪带(网)焊接,下部与基础焊接,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及桩笼纵筋、箍筋、地梁面筋焊接通,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农房可用圆钢或扁钢将预制板中的所有钢筋焊接在一起,并沿房屋墙角做引下线,与防雷装置做可靠连接[5]。砌石做基础的农房可在农房四周敷设人工接地体。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采用40 mm×4 mm的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50 mm×50 mm×5 mm的热镀锌角钢,间距5 m直接打入,与水平接地体可靠焊接;因跨步电压安全问题,接地体埋深宜>1 m,但接地电阻应

3 电源系统雷电防护

农村电缆的进出线多暴露在户外,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所以必须做好防闪电电涌侵入的防护措施。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户线上的绝缘铁脚亦应接地,绝缘铁脚放电,对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了及时泄放保护的作用。超过绝缘子放电电压的感应雷电压在进入室内以前被绝缘子放电而泄放掉,只有低于绝缘子放电电压的感应雷才可能进入室内,这样就有效保护了室内人员和电器安全。而对有条件的社区,应合理布置线路,采用埋地方式引入户内,最好是采用屏蔽线缆或套金属管,并在入户处做好接地处理[6]。

4 弱电系统雷电防护

有线电视、电话线等雷电防护最好由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在线路敷设安装时统一实施。也可在线路入户前,将其绝缘子或金属终端盒机壳接地。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农村居民在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或看电视,并及时将有线电视和网线拔掉,以避免雷击事故发生。

5 结语

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的防雷工作任重道远,防雷工作人员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现状,应积极通过宣传和实地推广防雷技术等有效手段开展农村防雷工作,努力减少农村雷电灾害损失,为广大农民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产、防雷避险提供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地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83-7084.

[3] 李国晋.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9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5] 董明.农村雷电防御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1):80-81.

[6] 李雷茹.浅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27.

上一篇:慈溪市葡萄产业发展探讨 下一篇:论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