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讨

时间:2022-08-08 11:05:05

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讨

摘要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所遇困境以及为了应对读者阅读情况变化而进行服务转型所做的探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转型对策

【分类号】:F426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不断发展,高速、便携、大存储量的各种数字载体的运用,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从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馆藏资源不断扩充,各种载体的资源得到了延伸和共享。在这样的形势下,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1、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对单一纸质文献的需求增加了对信息的分享和导航的需求。由于读者需求的日趋多元化,传统的图书馆已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的拥有者和提供者。

2、随着以移动阅读为主的新阅读模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移动阅读载体的应用,WIFI、3G等无线网络随处可见,极大方便了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无需专门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学习.

3、数字出版进程的快速发展减少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亚马逊,当当等网上书城纷纷推出数字图书,亚马逊9.99美元电子图书的深入人心,苹果ipad的数字图书也参与了激烈的竞争。廉价、海量、便捷的优势使得数字图书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4、信息服务商的扩张与渗透导致读者的减少。2005年,OCLC推出《对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认知:给OCLC成员的报告》。其中指出84%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而只有1%的人从图书馆网页上开始信息检索。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利用资源丰富、搜索速度快的优势正在逐渐向图书和知识服务的方向拓展。 Google学术搜索就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Google网络应用,百度文库更是涵盖了多个领域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很多高校都新建了空间更大、条件更优越的图书信息中心,并实行了流阅一体的大开架流通模式。读者工作服务流程产生了根本性变化:读者可以从网络检索图书文献,自由出入开架书库,随意进行浏览借阅。读者服务人员只需要在管理终端扫描读者和书籍的信息,即可完成借还的工作流程。有的高校甚至采用了自助借还系统。这种服务形式在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降低了读者对工作人员的依赖。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本,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我们面对日益丰富的馆藏资源,设施完善、条件优越的馆舍,方便快捷的借阅流程,在欣喜的同时却有着深深的忧虑:虽然入馆人数高居不下,但图书外借量却日益萎缩。从东南大学的一份统计数据 中可以看到:东南大学图书馆2004年至2012年图书外借量从2004年的63.76万册到2007年上升到88.25万册,随后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46.44万册。笔者所在单位图书馆也是从2009年的36万册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22万册这表明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到图书馆只是为了享受图书馆的环境:中央空调、热水、宽敞舒适的座位……把图书馆当成了自修室和休闲中心:看书、看视频、写作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图书馆。

纸质资源借阅量的下降、读者服务工作量的减少……是否意味着读者对图书馆需求的减少,对读者服务人员需求的减少?难道真的只需要一个虚拟的数据库就可以替代存在了多年的图书馆吗?答案是否定的。数字资源的发展对于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资源固然有绿色环保、方便快捷、廉价等优点,弥补了传统纸质资源的不足。但是纸质资源更易于学习和记忆,无需借助任何设备即可进行阅读的优点,图书馆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也是冰冷的数字屏幕所无法替代的。同时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健康、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原因也决定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并存。图书馆也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但是,读者需求的改变,阅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当今的图书馆和图书馆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不思变、不应变,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应当怎么做?这不仅仅是图书馆读者服务一个部门的问题。它需要的是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全馆的共同努力,各部门的团结协作。

首先是加强馆藏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信息的聚集地,也是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一直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而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立足之本,是图书馆能够进行读者服务的重要基础。要做好信息的服务工作,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是前提。

1、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类型建设特色馆藏,做到“小而全”。特别是做好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信息保障服务工作。必须重视收集整理读者的反馈信息,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经费,全面提高书刊资源采购质量,使馆藏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深挖自身潜力,积极完善本馆馆藏目录,在保护好现有纸质资源的前提下,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进程。把本馆一些珍藏本和借阅率高的纸质资源转化成电子版本,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在能满足自身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重点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做好二次文献的开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科研成果与学术著作数据库、多媒体资料数据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产品,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的服务。

3、可以加入高校联合体,进行馆际互借,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别校的特色资源。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设有大学城或高教园区,区域内高校聚集。通过馆际互借,高校之间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本校和其他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同时节省经费,最大限度发挥图书的社会效益。南京地区的一些高校如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和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在馆际互借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尝试。

4、加强数字资源共享, 据统计,我国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将自己的局域网连接到校园网,继而连接到国际互联网的图书馆已超过300个。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的构建,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相互独立、封闭的局面,使得信息交流、数据获取畅通无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项目就是国家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一个合作项目。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是CALIS 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提供基础的技术平台。互联网上的任何读者,都能通过网络登录,检索各馆馆藏书目信息和联合目录信息。

上一篇:刍议加强图书管管理创新工作措施 下一篇:刍议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