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哈尔滨财源建设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8 10:19:11

加快哈尔滨财源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财源建设对地方财政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结合了哈尔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哈市近几年财源的基本情况,指出财源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财源框架、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培育县域经济、推进园区项目等方面重点分析了财源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哈尔滨;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67-03

一、哈尔滨市财源的基本状况

随着“十二五”的深入实施,哈尔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哈尔滨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税收收入稳步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税收收入随着GDP规模扩大而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详见表1、图1。

二、哈尔滨市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在促进财源建设上采取了众多措施:制定哈尔滨市区县(市)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考核评比实施细则;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产业园区等财源项目建设;加大财源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推进招商引资;制定财源建设激励机制等,尤其是2012年确定的财源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和工作要点更是对哈市财源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但哈市财源现状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综合表现为:尽管财政收入年增幅达19.71%,但对比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其收入规模和增速都比较靠后,财源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保持在6.1%左右,整体占比偏低;县(市)级地方财政总体规模太小,但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区级收入增幅,且差距越来越大,区县(市)级财源问题较为突出;从行业构成来看,哈市财政来源的支柱仍是传统行业,新兴、高科技行业发展较慢,高创税型行业比重低;哈药集团、哈航集团、电站集团等财源骨干企业税收增长幅度小,创税能力弱;哈尔滨市的主要财源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非公有经济的财源贡献很弱;加上在建设过程中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不高,资金、土地等要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新项目对财源增长的拉动力不强以及招商引资水平低,引进项目结构不合理等都是当前哈市财源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促进哈尔滨市财源建设的一般对策分析

财源是财政收入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财源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哈尔滨市做好地方财源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财源框架,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

地方税主体税种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地方履行政府职能提供比较稳定的资金。完善财源框架,就应从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开始做起。一方面应调整税源的税种结构。实现税收增长,提高哈市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企业所得税的增收创收能力;适当扩大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将一些与营业税性质相近的基金、收费改征营业税;进一步挖掘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空间,尤其是要大力发展以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为代表的小税种,逐步培育不动产税(物业税)等支柱性税源,构建合理的税种结构体系,奠定财源建设基础。另一方面要优化税收收入的产业结构。改变哈尔滨市依靠传统产业税收为主的局面,将地方未来的税收收入重点向服务业转移。一要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保持现有税源。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开拓新兴第三产业税收为核心的财源体系,为未来壮大地方财力提供重要支撑。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财政汲取力

当前哈尔滨正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其中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四大产业在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首先要加快技术革新,通过大力推广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引导企业建立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消化、吸收 和再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其次是要加强管理,加大对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传统产业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配套政策。 推进以哈飞集团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促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哈尔滨秋林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裕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传统特色企业大力发展食品行业;此外,医药产业是哈尔滨市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应保持其现有的规模优势;大力支持哈尔滨市石化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其产业增加值,打造骨干财源。再次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档次,不断扩大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的覆盖面,积极开发满足城市多样化需求的名优产品,努力研制国际市场需求的技术型产品。切实提高哈市传统产业增加值,打造骨干财源。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财源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此外对服务业征收的营业税是属于地方税的,因而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推动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效益。现代服务业是黑龙江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要立足实际,作为省会城市的哈尔滨,要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会展、中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调查、评估、计算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同时要继续注重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其次要采用多重发展模式,加强跨区合作。依托哈市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融合;依据自身区域特色,建立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FDI进入。此外要着眼于市场格局,引导企业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服务业企业加强合作,吸收它们的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人才培养、品牌策略、技术力量等,增强哈尔滨现代服务企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提高竞争力。

(四)培育县域经济,拓展县域财源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全市实现跨越发展的潜力和动力所在,也为财源建设开辟了新前景。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以工业化为突破口,优化企业结构,扩宽财源渠道。对于资本实力强、经营效益好、拥有品牌或独特优势产品的中型企业,要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经营规模。对于产品市场前景好、企业经营机制好、管理基础好的小微企业,要努力培育其成为在产品和技术结构上小而优、小而特、小而专、小而新的“小巨人”企业。同时构筑快捷灵通的网络信息平台,培养企业管理新型人才和农村技术人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地方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发展特色财源。一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结合本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实际,通过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改变种植模式、加工转化、包装改造、优质销售服务、提高科技含量来展示自己的特色,树立县域品牌,提高农业的增值创收能力。二是要开发旅游资源,寻找财源突破点。目前哈尔滨的县级旅游收入在财政收入的比重是微乎其微,部分县基本没有这个领域的收入。各县在旅游先天资源并不丰富的条件下,应通过推广特色农业产品、农家乐文化来大力发展餐饮住宿、旅游交通、文化娱乐等产业,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综合产业,不断为县级财政增加收入补充血液。

(五)实施园区项目模式培育,扩大税基

首先要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园区项目应定位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实际,放眼长远发展,把园区规划与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结合,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在区域空间内合理分布集聚发展,从而促进区域财源空间分布优化。其次要引导、支持企业向园区集聚。确定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和集聚优势,有关部门要为符合产业发展的入园工业企业和项目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 再次是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加大对园区投资项目的扶持力度,市里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园区发展,并极力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省项目资金。在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对申请银行贷款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尤其是要解决园区土地问题。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整合资源,并支持废物利用企业入园。集中必要财力、物力,调动各方面发展园区经济的积极性,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

(六)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创新管理机制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为指导,在财源建设当中,一要摒弃传统理财重收轻支,重经济建设、轻公共服务,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理念,建设绿色财源考核评价机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而不是盲目攀比数字指标。二要健全财源建设考评各项制度,细化评价指标。对各区县、各部门财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评比,建立目标责任制、通报和督办检查制、奖惩制,加强对财源建设工作的跟踪和监管,保证财源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开展。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征收管理手段,加强税源管理,优化服务机制。在税源监管工作中引入高科技的信息网络技术,全面推广和应用专业软件,实现重点税源监管软件、计划快报软件和统计报表软件的全方位覆盖。管好存量税源,强化对社会关注的重点行业的征管;挖掘潜在税源,加强对税源流动性和可变性较大的行业的税收征管;堵塞流失税源,加强监控,实现应收尽收。在纳税服务上,建立起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优化服务、规范执法、科学管理,减少纳税成本。此外要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和财政监督力度,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开源与节流并重,逐步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的范围和比例,强化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

参考文献:

[1] 刘尚希,等.县乡财源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0):2-13.

[2] 韩宪春,徐明阳.哈尔滨市工业园区资源整合的分析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9(6):49.

[3] 李忠华.沈阳市财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8.

[4] 刘海涛,李维新,孙慧玲.关于构建黑龙江地方财源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0):7-9.

上一篇:做好档案基础工作是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下一篇:经济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