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探讨·交流

时间:2022-08-08 10:01:48

摘要: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也不应只是单一的、枯燥的、学生被动听讲和练习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贯彻这一精神,笔者精心设计了“圆的周长”一课,在执教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89

1 大胆尝试,鼓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同时在尝试研究中,也最易突发奇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什么是圆的周长呢?笔者创设了问题情境:学校艺术节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圆形的装饰板,现在要在装饰板的四周贴上一圈彩带,请大家用手比划比划彩带贴在哪儿?这一情景的创设很自然地引出了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这里,彩带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紧接着,又出示了一个圆,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圆的周长在哪?学生发现了圆的周长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那么如何测量出这一圆的周长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就积极动手操作,利用学具去研究:有的用绳子先把圆围起来,展开绳后再用直尺量绳长;有的用圆直接在直尺上滚动;还有的用软尺直接测量;更可喜的是个别学生还想出了把圆折成若干等分,测出一份的长度再乘份数求周长。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笔者认为对学生用什么方法测周长,测量方法是否简便、优越都不去考虑,不加评论,关键是我们的学生参与了、研究了。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究。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更有助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首选的学习方法,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新一轮课改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普遍的现象,它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圆的周长》教学的第二个环节笔者就采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在用测量的方法得出圆的周长后,笔者随手用圆规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设疑:“用刚才咱们得出的方法能测出这个圆的周长吗?”问题的再次抛出,使学生看出用学具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有局限性,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怎样找到一种既简便而又普遍应用的求圆周长的方法呢?接下来让学生猜测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大家猜一猜,并说出你的想法。教师要求学生作出“有依据的猜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猜测“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教师巧妙地在学生各具个性的方法和数学的理性思维之间往返穿梭,逐渐使思路清晰。紧接着顺势引入“周三径一”,了解古代数学家的研究历程,“到底圆的周长是不是直径的3倍呢?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亲自来验证。”同学合作,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大小的圆形,测量周长、直径,再用计算器算出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并记录在表格中(见右表):

小组讨论题:

①观察表格,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变中有不变,各小组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规律。在这一环节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总结规律,笔者认为是合适、恰当的,它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知识更清晰,结论更准确。

3 查找资料,资源共享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所学知识仅仅从课本中获取是远远不够的,《标准》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出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自己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扩展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在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后,因课下笔者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在交流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踊跃,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材料。通过交流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圆周率,而且还知道了第一个算得圆周率的是谁,第一个精确算到小数位数七位的人是谁,利用计算机算得圆周率的小数位数达到了多少位及国内外科学家研究圆周率的情况。在读、思、议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感受数学文化的气息。同时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大大弥补了课本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全班同学信息的交流,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均能将与本节课有关的信息纳入到各自不同的知识网络中去,达到资源共享,提升自己的学习目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经过这节课的尝试,笔者更加欣喜地发现诸如“圆的周长”这样的课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有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对探究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文化的浸润和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学生是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笔者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要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尝试中发现,在探讨中获得,在交流中提高,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叶圣陶先生说过:“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笔者由衷地感到,只要给学生空间,学生总能创造精彩。

作者简介:吴哲,河南省许昌市建设路小学,河南许昌 461000

上一篇:彼此相倚性互动在民间文学主题游戏中的运用研... 下一篇:人生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