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倚性互动在民间文学主题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10-30 11:58:51

彼此相倚性互动在民间文学主题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利用彼此相倚性互动指导民间文学主题游戏,可以在教师的把关下,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幼儿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使他们的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民间文学主题游戏 彼此相倚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202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优秀教本。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凭借着粗浅、形象的口头语言,丰富、夸张的想象和贴近生活的内容,民间文学从古至今一直都受到幼儿教育的青睐。我们在开展主题游戏过程中常常会运用一些师幼共同收集的,与游戏主题有关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游戏中,我们发现民间文学除了强烈的语言性和思想性外,它还反映了本土的许多社会生活、揭示了一些科学现象,蕴含着大量的社会规则和交往技巧。更重要的是民间文学中丰富的想象,神奇、荒诞、超现实的迅速运转和反复等特点深具游戏的精神和形态。民间文学除了是语言教学的优秀内容,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外,也能从综合的角度融入到幼儿的整合学习中来,应用到幼儿的游戏中。因此,我们尝试开展“民间文学主题游戏的指导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彼此相倚性互动的师幼互动方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形成自觉的游戏规则。

民间文学主题游戏是以融入民间文学的游戏主题为核心,以幼儿为主体,以各类游戏为形式,以具有主题想象的情景为特色,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调查、协商、操作、扮演角色、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积累生活认知经验,经过师生共同策划,围绕主题创造性、连续性、发展性地展开游戏情节,完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游戏活动。它将系统的、组织性强的主题综合活动和自主的、自由度大的各类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将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调查、实验、参观、娱乐等多种手段有机整合,将预设教学和生成机制有机融合,以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汲取游戏与教学之长,极大地发挥游戏独特的教育功效。从游戏的筹备到游戏的开展和下一步变化,幼儿的自主性较强,参与较多。民间文学主题游戏给了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满足了幼儿围绕中心自主的愿望。

所谓彼此相倚性互动,是指互动双方既能根据自己的计划做出反应,同时又可以对另一方的行为采取行动,彼此互相控制。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第一,互动双方分别为教师和幼儿;第二,从互动的发起方看,教师与幼儿同时是主动者,而且前后顺序是不定的。有时是教师主动,如教师希望幼儿通过玩绳游戏,尝试学习跳小绳的基本方法而为幼儿准备了绳子,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有时是幼儿主动,如幼儿在玩绳游戏时想出了一种新的玩法――赶马车,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发起的新游戏调节自己的计划。第三,从互动的进程看,教师在活动中起着按教育目标和计划,观察、支持、合作、引导、倾听及分享的作用。而幼儿则按自己的计划运用已有的材料开展各种游戏,并在游戏中对教师的反映做出适当的调整。作为教育活动,教师在每次活动前都要有一个预定的目标和引导计划,游戏中通过不断调整,实现预定的目标。幼儿在游戏时虽有较强的民间文学主题,但当其行为不利于自身发展时,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加以改正。第四,从互动的角色看,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有着多种相对角色的变化,不仅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还有伙伴关系、亲子关系、被领导与领导关系等。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攻击时,教师就应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介入游戏,制止不良行为并给予帮助;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小的障碍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给予他建议;在分享游戏体验时,教师有可以成为幼儿的亲人,给予鼓励和安慰。这种互动状况正好可以满足幼儿园民间文学主题游戏的两个基本要求:由教师把握的教育性和由幼儿把握的民间文学主题。

正确把握彼此相倚性互动对民间文学主题游戏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规则。

虽然民间文学主题游戏给了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满足了幼儿围绕自己喜欢的民间文学为中心自主游戏的愿望。但民间文学主题游戏中的幼儿并不是绝对自由的,不能为所欲为、自由自在、相干什么就干什么。民间文学主题游戏中规则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彼此相倚性互动方式,规则的制定也应该是双向的,不仅要符合教师的教育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幼儿活动的需要,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这种在彼此相倚性互动中形成的规则不仅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收”“放”自如,而且能在培养幼儿民间文学主题的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并逐渐将规则内化成自己行为的一部分时,他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自觉遵守规则的。

其二,有利于帮助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

《纲要》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那么,什么时候进行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呢?无法把握好指导的度,势必会削弱游戏的教育价值。彼此相倚性互动方式帮教师确定了一个标准:即根据幼儿的变化给予不同的指导,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就是标准。当幼儿刚刚开始游戏或沉浸在游戏之中时,教师是观察者,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调节游戏计划和现实目标;当幼儿对新的游戏不知所措或对新的材料无所适从时,教师应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平行游戏,引起幼儿的模仿,打开幼儿游戏的思路;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退缩行为时,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建议,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当幼儿出现严重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发挥权威作用,对幼儿进行直接教育。

其三,有利于做好游戏评价工作。

既然互动是双向的,那么在评价游戏时,幼儿与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对游戏的认识和感想更有利于其主动将知识内化,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客观地面对成败,总结经验。教师是互动中的引路人,引导幼儿主动地发展。

作者简介:谭慧,江苏徐州八一中心幼儿园,江苏徐州 221004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尝试·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