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2-08-08 09:47:03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 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quot;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2.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 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3.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学方式,都会有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

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以孔乙己的动作作为探究的话题,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站着喝酒"、"排出九文大钱"、"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摸出四文大钱"、"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等句。通过讨论探究,学生总结:"站着喝酒",揭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窘迫,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的无奈人生。"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表明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引导要寻找最佳切入口,为学生设置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愚公移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并且这个成语在格式上与"精卫填海"相似,这个成语就是--愚公移山。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样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导入到探究的情境。

4.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地全面提高。

5.应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好角色转化

研究性学习内容广泛,给教师和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留有足够的空间。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在指导过程中吸纳新知识,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教互学,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上一篇:素质教育中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 下一篇:关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