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8 09:42:44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在质疑问难中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思,思中明理,质疑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正确的认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探索,又要教会学生质疑,不断解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一开始,学生的问题可能很浅显,但教师不能就此责备或讽刺,而要鼓励和引导,初步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教会他们如何提问。只要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或拓展范围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就要及时且大加表扬,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发散求异中创新

语文教学中应按创新思维的特征进行训练,既要训练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又要在教学之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如苏教版二上《狼和小羊》课文最后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我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事情的结果怎样,谁能创设出几种不同的结局?”这时,学生的思维在撞击,表达的语言有趣极了:有的说狼吃掉了小羊;有的说小羊身体一歪,狼扑过去,掉进河里淹死了;也有的说,这时来了一个猎人,一枪打死了狼;甚至有的说小羊搬起石头,与狼进行搏斗……

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头脑中才会不断迸发出一个又一个创造的火花。

二、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以本为本——依托教材,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例如我在教《水乡歌》一课时,抓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采取了以画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画中感悟体会,画要画好,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段课文的画法也有不同,在充分读了第一段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乡水多、水绿、水清。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段自由读后,请一位学生画一只船,教给方法,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水里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先小组充分交流后,再作画。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语言内化和创造的过程,读懂了课文方可画好,画好了,自然理解了水乡的生活,便可读美诗歌。动脑读书与动手画画相结合,读懂诗歌,理解重点句,便可入境悟情,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由此可见,这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锻炼学生的理解与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大量阅读,不仅能有效地发展智力,而且能培养其智力因素,并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生活中处处是学习语文的课堂,到处都有语文能力的考场。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优秀刊物、中外文学名著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还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和学校“读书大王”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还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并要有针对性地联系教学和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在大语文教学的氛围中学会创新、追求真知。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

上一篇:新教与近代早期英格兰民族认同 下一篇: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