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训练浅见

时间:2022-08-08 07:17:16

中职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训练浅见

[摘 要] 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模式的勤训练,在求异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备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知。

[关键词] 创新;同中;见疑;变向;逻辑求异

求异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寻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的认识的反映过程。具有求异思维能力的人,往往是不唯上、不唯书,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求异创新的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同中求异

即在比较同类事物中训练学生求异思维。比较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及揭示事物本质特性的重要方法。例如: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经过学生思考比较,从出处、作者、文体、描写的侧重点、运用手法及表达作用等多方面可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第一段文字,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散文,写的是叶子和白花,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写了月下荷塘的景色,从色和态上,写出了碧荷白花相映的情趣,寄寓了作者排遣苦闷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段文字,节选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属论说文。写的是莲,写莲即写君子,借助事物说明道理。作者抓住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通过议论,赞颂了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求异。

二、见疑求异

思维常常从产生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因此,求异思维的训练也可以从疑问开始,抓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训练。宋学家朱熹曾说:“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明代陈献章也认为:“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种新的认识或者创造发明,都是跟疑问紧密相关的。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见疑中去探幽索微,寻求真理。同时,也需教育学生认识到见疑求异是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增进知识,发展科学,追求真理,因此它不能建筑在无知的基础上去怀疑一切,去胡思妄言。毕竟,只有植根于科学与实践的见疑求异,才能绽出真理的花朵。

三、变向求异

有些学生思考问题习惯于单向性思维,甚至遇到“此路不通”时,还在钻死胡同,不善于去另辟蹊径。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开拓思路的变向求异思维训练。如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一题多做”训练:或以同一题材,用不同文体来写;或以同一题材、同一文体,表现不同主题等等。写完同一题材的多种不同文体后,又可要求学生将其中一篇仍用同一题目、同一体裁,改变角度再写一篇。这时,拘泥于单向性思维方法的同学就可能会感到困难了。于是,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改变思维角度的方法:一是纵向思维法,把道理一层层往深处想;二是横向思维法,把道理一点点分解开来想;三是反向思维法,即先从道理的反面去想,然后再想正面的;四是比喻法,用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想得具体形象些。例如《“萤火虫”的联想》,可以去想:1、萤火虫的微光也能照明;2、萤火虫之光虽微,但生命不息,发光不止;3、萤火虫之光为自然界增添了光采与活力等,这是纵向开拓。又可以去想:1、萤火虫与人;2、萤火虫与自然界;3、萤火虫与火炬等,这是横向开拓。也可以先想:1、要是自然界没有萤火虫;2、要是萤火虫不发光等,这是反向开拓。还可以从古代车胤“囊萤映雪”的故事想起,这是用故事开拓。经这样一启发,原来思路闭塞的学生定会茅塞顿开。

四、逻辑求异

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规范。一个人,如果能遵循逻辑规律来思维,不仅能使思维具有正确方向,而且还能增强思维的逻辑力量。因此,从逻辑角度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在语文课中,中职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形式逻辑基本知识,在政治课中学习了基本的辩证法,完全有基础培养逻辑求异思维的能力。不过,进行逻辑求异思维的训练要遵循从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先训练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求异思维,然后训练辩证的求异思维。例如,学习逻辑概念的知识后,可以训练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个概念的含义。如什么是“典型人物”?学生不仅可用下定义法去揭示它的内涵,也可以用分类法提示它的外延,用解释法说明它的含义,还可以另辟蹊径,用它与“英雄人物”比较,说明典型人物有正面典型、反面典型,还有中间状态的典型,而英雄人物只有正面的人物而没有反面的人物,英雄人物同时又一定是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却不一定是英雄人物。所以,这是一对从属关系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式逻辑中以概念为基础的求异思维训练。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求异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要有计划性,不能脱离教学要求,单纯鼓励学生求异;不能随心所欲,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要有客观性与科学性,尤其是对名家名作、对党和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要实事求是,防止用逆反心理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还要与求同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孝武:《创新与创业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蒋笃运:《职业教育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沧浪:《思维制胜》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简介:邓雁琼(1976―),女,中级职称(档案馆员),承担中职语文教学,工龄15年,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执教。

上一篇:中医翻译与中华文化的传播 下一篇:广元民歌的爱情题材及其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