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08 05:02:56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307-01

摘要: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启蒙课程,如果学生开始没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深化,势必造成学生概念越来越模糊,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应当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一、 讲解概念,掌握关键字词

重视对概念中关键词语的把握,有助于概念的理解。例如,“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是关键词。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在此基础上再看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再如,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中的哪一种。这一题看似简单,主要看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有没有把握得准,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由此可见,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本题的知识点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教师在讲解此题后,要举些事例加以印证便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二、 不断剖析,深刻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的表述是很严密的,必须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才能理解概念,这要求老师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尤其要帮助学生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比如,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要抓住纯净物这个关键词,并且向学生说明:单质与化合物,首先要是纯净物。假如学生稀里糊涂地将纯净物记忆成物质,那么对于单质这个概念是白记忆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概念,教师要给学生解剖分析。比如,溶解度这个概念,首先要强调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常常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其次要强调在100克的溶剂里,假如溶剂多了或者少了,溶剂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肯定不相同了;再次一定要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了饱和状态,才说明无法再溶解溶质了,否则,就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量。只有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才能比较物质溶剂的溶解能力。再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变。而不是质量与性质都不变,因为性质之中包含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而催化剂是指化学性质没有变。事实上,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温度变化了,它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求学生记忆化学概念,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掌握化学概念的,也无法系统地学好化学。此外,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相近或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三、 多角度分析,探究式理解概念

教学生学会分别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同一个概念,往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立体感觉”。比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是物理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又如,对质量守恒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没有改变。由此而获得质量守恒概念的“立体感觉”,能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四、 从实验出发,加深概念的印象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手段,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概念,不仅理解透彻,而且记得牢靠。比如,上面所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两个对比实验:一用火柴点燃纸;二用小刀裁切纸。然后再问学生,这两个实验都是将整张纸变化掉了,但变化后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说火柴点燃后纸没有了,变成了黑色的灰;小刀裁切后纸它还是纸,就是变细碎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到概念:灰是变化后的新物质了,但细小的纸不是新的物质,仍然是原来的物质。化学上,把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同样道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老师也应该将探究实验需要的器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然后再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式,对于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教师应当把这些概念生动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因为死记硬背并不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先理解后记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2]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6).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化学情景课堂的情景创设 下一篇:高中生物趣味教学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