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把握提问技巧

时间:2022-08-08 03:27:33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把握提问技巧

摘 要:提问是历史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普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较好地控制课堂进程。高效且精彩的提问可以很好地润色课堂,同时还能够显著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品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问技巧;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视,而科学探究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在心理学上,问题是学生进行学生的动力来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采用持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通过研究分析,结合当前情况提出几点见解。

一、提问的准确性

目前,历史课堂上许多提问的方法是“好不好”“是不是”以及“对不对”,或者学生回答问题只是简单地朗读一段书中的内容,又或者只是简单地重复之前讲过的内容,这种缺乏创造力和思维性的提问方式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逐渐丧失动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做到提问准确,问题答案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比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前后消灭的是哪六个国家?这个问题运用“完成”及“前后”这两个词语,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假如改成“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是在哪一年?消灭了几个国家?”这个提问的指向性就非常模糊,在空间以及时间上都模棱两可,导致学生很难给出教师想要得到的答案。采用指向性明确的提问,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准确回答的几率。提问所采用的语言必须清晰、精准且简单,要避免模棱两可。同时,要避免把问题的答案放置在提问之中,并且要避免在历史课堂上发生“为问而问”的情况。

二、提问的分层性

分层提问通常是指,应用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别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师不应该把难度过高的问题用在成绩较差的学生中,同时也不应该把简单的问题用在成绩拔尖的学生中。而当前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提问过于随意,缺乏主次之分与逻辑关系,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能准确掌握重点;部分教师以问代罚,难为学生;还有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导致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历史课堂中出现“启而不发”及“问而不答”的情况。课堂中的提问必须有逻辑性,不可以始终停在同一个层面中,要具备纵深度和层次感,这样才可以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

三、提问的新颖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必须注重角度的新颖性,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因素是什么?”这种问题提问得太过频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换个角度发问:“西欧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意大利,而为什么英国却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呢?”这种提问的角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让学生在进行思维的同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设置的问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比如“引起的因素是什么?”可以改为“为什么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只需要背课本就可以回答,而后面的问题学生则需要认真的思考以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四、提问的深度及难度

较高水平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不论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还是社会热点,教师的提问都应有一定的深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顺着问题不断思考,既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又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从而获得认识上的升华。

当然,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如,“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该问题设置没有问题,只是多数学生不理解题目意思。如果改为“从夏至明清各个朝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是什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自然也就很容易回答了。

五、小结

对于学生的答案,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出合理的评价,因为教师不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否定。而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并且要应用具备鼓舞与启发的语言。教师给予学生评价不能太早,更不能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点拨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回答的满意度,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千万不能为了课程进度而随意评价学生的回答。

历史课堂上的提问是一种艺术,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上的能力,它在历史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并且能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祁领哲.以质疑为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2]王志刚.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促进学生有效发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3]周燕梅.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小技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1).

上一篇:小学德育课中的语感培养 下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