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8-08 01:59:27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笔者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在一些很简单的计算上出错,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算式正确、计算错误的情况。家长对这种情况一般的理解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计算准确率低是有多种因素的,而我们也可以从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针对计算技能培养的对策与方法。

一、导致学生运算能力低下的原因

1 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在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计算学习时没有真正掌握法则和方法,因此阻碍了今后的计算准确性。

2 学生对口诀不熟练。学生在一年级学了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而二年级学习表内乘除口诀,如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熟练口诀,或只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去背,那么只能是浅层记忆,一旦遇到数字比较大或者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低级错误。

我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教学的时候,就发现有学生背口诀时只是顺着口诀表的形式进行背诵,如背6的口诀时,只能顺着“六六三十六”背起,而不会倒过来从“六二十二”开始,背完“六九五十四”后,直接跳到七七四十九。这样的背诵方式不利于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计算,如当遇到8×7时,学生就只能用七八五十六来解决,不能马上反应到八七五十六上,因此当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时,就会出现计算速度慢和口诀错误的情况。

3 感知错误。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思维定势和感知特点都是比较笼统、模糊的,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如有的学生把64看作是46,把“+”看成“÷”,或者低年级时习惯用“凑十法”,所以看到8-7的时候,就会不加思索地得出“15”。

4 不良的学习习惯或计算习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计算多数以口算为工具,极少用笔算,因此到了中高年级,就算是数字偏大和较为复杂的计算学生依旧习惯用口算去解决,那么计算的准绳度就低了。另外,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没有注意数位对齐,做退位减法的时候没有退位点,或者没有写进位几、做题时没有认真审题、读题、抄题和检查的习惯等等,都会影响计算的精确。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的教学策略

1 加强计算的法则理解与方法运用。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技能培养的关键,在低年级,很多教师都会自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记住某种计算法则,我觉得这样的方法非常不错。但在新授计算课时,板书的示范和清晰讲解对概念的理解是很关键的,学生会以第一课时的学习方法先入为主。

比如在教学《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第一课时时,我在出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式时,直接剪了2张正方形纸用以遮蔽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让学生明白必须从最高位算起。这样展示,学生不仅感觉比较简单,而且每算一个数位都利用旧知识进行迁移,课堂小结时,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而在独立完成习题时,我也要求学生用小手指遮着数位一步步算,结果学生的运算条理很清晰,以计算课第一课时的要求和标准准确率和速度效果都比较好。

2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二十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表内乘除法的熟练程度是计算准确和速度的关键,务必要求学生非常熟练。低年级可以每天坚持1分钟口算训练,到了中年级每天坚持做5题笔算,而且是数字较大、涉及连续进位计算的最为合适。我在所教的班级中常要求学生每天早餐前做5题笔算,虽然练习量少,但贵在坚持,只要坚持练习,准确率和速度就有明显提高,甚至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计算时也充满自信。另外,教师还应注重估算的应用,指导学生可以在计算前先估算出结果,或者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如果在精确计算时出现与估算结果较大误差值,就要反复检验计算结果了。

3 将枯燥的计算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计算的趣味性。我们的计算课,最忌讳的是为了计算而计算,学生和老师都会感觉乏味。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年龄的生活情景,如用买卖东西、文具书籍数量统计、旅游、租车、门票等生活元素提出问题,这样会让课堂变得生动自然。另外,多用游戏的方式来肯定一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同时鼓励计算能力欠缺的孩子,也不失为提高计算趣味性的好方法。如我利用彩纸剪成花样,写上各式计算题,学生算对了就以计算小能手的称号给予奖励,这样的练习以准确率为基础,慢慢向速度提升,使计算课变得和谐、有趣。

4 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和计算习惯终身受用,教师在计算教学的时候就要刻意培养学生仔细审题,注意书写格式,细心计算,有验算习惯,检查时做到“三个是否”:是否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是否计算错误;验算结果与计算结果是否一致。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计算都要精心设计,耐心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解读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