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08 01:30:20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患者持续跟踪随访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78%,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048-02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中的多发病,近几年来发病率迅速攀升,超过全身骨折发病的3.9%以上,且频发于青壮年人群[1]。踝关节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组成,如果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够及时或者方法选用不当,会导致骨折难以愈合、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是目前的主要手段,但要求在解剖复位上做到准确牢固[2]。本次研究选用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踝关节骨折患者53例,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7±3.8)岁;跌伤13例,交通事故伤8例,高空坠落6例;旋后外旋型5例,旋后内收型7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6例;单踝8例,双踝11例,三踝8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4~76岁,平均(45.2±4.0)岁;跌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高空坠落6例;旋后外旋型6例,旋后内收型7例,旋前外旋型8例,旋前外展型5例;单踝6例,双踝13例,三踝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分型和受伤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腰麻,对内踝骨折,采取常规内侧弧形切口,使骨折部位暴露,操作过程须避免大隐静脉受到伤害。根据内踝骨折块大小选择合适的踝螺钉或克氏针予以固定;外踝骨折采取外踝处切口,使骨折部位暴露,选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如果后踝影响胫距关节面的1/3时,用螺钉前后固定后踝。术中,进行C臂机透视了解骨折端复位情况,根据手术情况判断是否需用石膏加固[3]。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足趾背伸功能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练习,避免形成下肢血栓或者造成肌肉萎缩。对于使用石膏固定患者,3~4周后去除石膏进行踝关节功能练习。6周内禁止负重,如果骨折愈合较好,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12周后可完全负重。如果有下胫腓固定螺钉8~10周后需取出。对照组:在患者关节处肿胀前或消肿后,根据骨折情况,按照暴力手法实施关节逆向复位。

1.3 效果判定

显效:脚踝部活动完全正常,没有出现畸形、压痛感和肿胀显现,踝关节能在负重情况下自如活动视;有效:脚踝部活动正常,能够自主行走,但有肿胀等显现,偶尔会有轻微压痛和拉痛感觉;无效:脚踝部活动受到影响,伴随压痛感或者肿胀现象,无发负重活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得分大于95分为优秀,91~95分为良好,81~90分为中等,80分以下为差评。

1.5 统计学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Olerud-Molander评分情况

术后患者的Olerud-Molander评分情况,观察组优秀18例,良好7例,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优秀13例,良好6例,优良率为73.08%,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手术治疗其骨折的难度大,手术必须确保负重面和小腿的重力轴线处于垂直的物理状态[4]。手术适应证主要有不稳定双踝骨折、下胫腓韧带损伤或分离、外踝向外错位超过2 mm等。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首先需要熟悉患者的损伤机制,固定影响踝关节稳定的损伤,使手术更加准确可靠且容易达到解剖位置,利于患者早日自主活动;术中医务人员还应注意(恢复)外踝长度和对位的关系,如果对位(对线)存在问题,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5]。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是骨折后12 h内,对肿胀严重的患者应消除肿胀后手术[6-7]。

在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总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的总有效率,两种治疗手段的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既能够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以增强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浩,王志烈,王军海,等.踝关节骨折67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558-559.

[2]王礼.踝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501.

[3]孙红亮.踝关节骨折96例治疗体会[J].国医论坛,2012,27(2):4-5.

[4]李晓波,李红红,和旭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02.

[5]刘耿超.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11-112.

[6]朱爱剑,赵伟华,赵俊伟.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9):167-168.

[7]张建国.手法整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29-30.

(收稿日期:2013-05-09) (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对“数学教学效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