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礼仪

时间:2022-08-08 11:46:59

浅谈教师礼仪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讲礼仪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个人而言,礼仪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它的特殊意义。

教师,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礼仪,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近年来,礼仪教育已赋予崭新的内容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教育之中,纳入中小学常规课程之中。

在小学一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有“孝亲敬长,团结友爱,学会谦让”的要求。小学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偶有待客的一般礼节,要求学习站、坐的姿势。

这些都是“显性礼仪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示的自身的礼仪素养是一种“隐性礼仪教育”。这些隐性礼仪教育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体现出来的,学生最易接受这种信息。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便产生一种学习和模仿老师的意向。

因此,对于小学教师的培训,应增加礼仪教育的内容,而对广大教师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教师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洁的仪容,得体的着装

教师的仪容着装,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既要美,又要自然。任何浓妆艳抹,或不修边幅,都是不适合教师身份的。

作为教师只讲“穿衣戴帽,各凭所好”,显然是不够的。索菲亚.罗兰曾经说过:“你的服装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他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服装在某种意义上好似每个人手持的一封无言的介绍信,时时刻刻向对方传递着各种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决不可视其为小节。在校园里一定要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合体,使之适合自己的体型、性格、年龄和教学对象。教师衣着的选择,还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沿海开放城市,可以穿得新潮、高档;在老少边穷地区,应穿得朴素端庄。否则会影响与家长的沟通,不易开展工作。着装还要考虑你的教学对象:幼儿园、小学教师,要穿得漂亮有个性;中学教师就要庄重而大方。还要结合你的授课内容。比如:初中英语有一课认识颜色。这时,你就可以穿一件色彩较丰富的衣服,这样不仅突出了主题,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体育课、舞蹈课,教师的穿着应与学生相同,穿时装上此类专业课是不适宜的。

二、举止端庄,文雅适度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高等师范学校,应从其他方面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站起来,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可见教育家是何等重视教师的一举一动的。

按礼仪要求,人们的举止应合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为教师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你的讲授内容。但是不可随便乱做手势,或不住地做手势。特别是要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抠鼻子,掏耳朵;讲课时,随便用书本敲打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用粉笔掷向小声说话的学生;有意无意的提勒裤腰带,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发笑和厌恶,消弱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健康向上、挺拔自信的站立形象,是外在风度与内在气质的完美统一的体现。教师从容的步履、端正自然的站姿、亲切关怀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必然形成良好的默契。

三、语言文明,亲切自然

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其工作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介,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由于职业特性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上要求正确、健康、高尚、积极;在技巧上要求准确、生动、文雅。语调柔和,语速适中,语言亲切,对学生也要多用请字,不应采用命令式的语气。作为教师,一定要讲普通话,让学生听得懂,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南腔北调必定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失去学生的信服。如果一位教师在讲课时,语调一味平淡,毫无起伏变化,或者辞不达意,啰啰嗦嗦,费尽口舌,学生仍不知所云。这样的语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则会增强学生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产生爱学、乐学、好学的积极情绪,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的汲取丰富的营养。

四、礼貌待人,热情诚恳

首先,以礼待人,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社会文明的要求。板起面孔未必就是师道尊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定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更应做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激励者。新型教师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面对的是儿童、少年和青年,要认识到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尊重学生,不可伤害其尊严,更不能侮辱其人格。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他的民主思想,他的人文情怀。有位教师以严肃、干练著称,讲课逻辑性强,知识点把握准确,但他“太厉害”了,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竟紧张得看黑板上的板书时一片空白。你能说这是一位合格教师?

其次,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切不可居高临下,而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分忧,应争取其理解、支持和帮助。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安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先生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照。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必须看到小事中寓意着深刻的道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也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情操,知识见解,治学态度,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教师的各种行为和优秀品质决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工作和事业的需要。

上一篇:浅谈小学篮球运动员传球能力的培养及运用 下一篇: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