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交叉视角下的风水科学性阐释

时间:2022-08-08 11:19:08

基于学科交叉视角下的风水科学性阐释

【摘 要】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一直以来,风水也因为自身兼具科学与迷信的两重性而备受质疑。既然风水具有科学性的一面,如何让人们认识到风水得科学性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地理学、心理学、哲学、生态学等学科出发,分析中国传统风水学中蕴含的科学性。

【关键词】风水;科学性;地理;心理;哲学;学科

“风水”一词由来已久,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设计、私家园林建造,甚至普通百姓的民居也暗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从远古时期伏羲叔夏至致日的传说到母系氏族半坡村居的河阶台地,到周初的召公、周公卜洛建成,再到明清王朝北京故宫的营造,风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生生不息。甚至到了现代,美国亿万富翁比尔.盖茨也要在建设豪宅时聘请中国风水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是合理”,风水文化既然能在中国生存几千年,就一定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风水一直被披上神秘的面纱,甚至迷信的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风水的合理性做出新的探析。

一、什么是风水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关注和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宇宙中行星的方位运动、季节气候的变换、山脉河流的走向,小到河湖水质的检测,土壤土质的辨别等,涉及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哲学等众多学科。

风水理论中有两个关键的因素和一个核心因素:“风”与“水”是风水理论的关键因素,而“气”则是风水理论的核心因素。晋代郭璞《葬经》有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之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可见,“风”是散气的,“水”是聚气的。只要固住了气使之不散,“气”就会更好的作用于人体。所以, 我们可以认为,“藏风”与“得水”是风水学追求的两个基本原则,也是固“气”的根本。

“天人合一”是风水追求的终极目标。自古至今,无论是在皇家宫殿园林的营建,还是普通民众的民居建筑中,中国风水都是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筑的选址、布局、方位与天道人伦的合一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通过建筑的选址、原料和颜色的选用、功能分区的布局等来实现人类身心宁静的一种环境追求。

二、风水与地理学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他和地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的风水也是由传统的“相地术”中演化而来的,地理学是风水学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地理学就没有风水学这个产物。

风水学的地理学基础是由风水学中的“形势派”发展而来的,注重从山川河流、水质、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产物来阐释风水。

(一)地形

风水四大要素(龙、砂、穴、水)中,有三大要素(龙、砂、穴)离不开地形。龙是蜿蜒而至的山峦、气脉流贯的山体。风水学历来强调龙脉不断,龙脉不断裂即山脉不断裂,如若山脉断裂,则非常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水学中的砂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个神兽来命名的。即: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后(北)玄武,风水学中讲究前低后高、拾级而上,坐北朝南,有蜿蜒的流水,其实这都是对阳光,风向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实物的思考。处于这种地形中的房舍可抵御冬季的西北风,尽可能多的吸收阳光、雨露,适宜人类生存;穴是龙脉中气的汇聚之地,也即人类与其建筑的汇聚之地,讲究依山傍水。这些关于“穴”的风水研究与西方人文地理学科的“聚落发源地”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水文

风水学中的水有水系、地下水和水质之分。水系一般按照山脉来论述,追求蜿蜒曲折,符合中国人一贯曲径通幽的追求。风水学认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系一样,也有吉凶祸福之分,认为冷浆水、矿泉、漏泉不好。冷浆泉充满泥水,不必多说,矿泉因为容易腐棺朽骨,而漏泉不利于蓄积雨水,认为不好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气候

风水学中的气候主要阐述风、阳光和气温。对于风,风水学讲究藏风避风,这也是聚气的要求。要求气口宜开东、南和东南三个方位,说明风水要求避的是冬季寒冷的西北风,而喜欢夏季东南风带来的水汽,也迎合了传统的紫气东来的说法。阳光和气温其实是一个概念,有阳光的地方气温一定不会低。风水学中十分重视阳光和气温,要求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有利于地处北半球的我国吸收到充足的阳光,依山而建可知建筑位于山的向阳坡,既避开了冬季的寒风,有充分吸收了阳光和热量。

(四)土壤

风水学中常常用土壤来指示环境的吉凶,认为好的土壤要土质细嫩坚实,光润温和,不过于潮湿,很明显,这种要求也符合现代科学的要求,因为这种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古代重农的大背景下,自然是上乘之地。墓葬之地则认为红土、黄土最好,紫土、白土次之,而黑土不吉。这是因为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大,不利于尸首的保存。

(五)生物

生物也是风水学中用来评价地基的指标之一,认为草木郁茂、苍松翠竹、禽兽繁盛则环境好,反之则不好。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生物生存有利的地方肯定也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

(六)探矿

风水学中的探矿不是为了开矿,而是为了寻找“宝地”。其探矿方法有植物探矿和水源探矿两种。《相宅全书》曰“:黄草白莠,下有金守,黄莠白茎,银之所有”。《地理学新意》中说:“红泉之地,必有银矿;腥泉之地,必有铁矿”。风水学认为无论是“阳宅”还是“阴宅”都不宜建在有矿的地基上,因为这些矿藏大部分都有辐射,对人类的生存不利。而矿藏一旦遭到开采,也会影响到“阴宅”中的逝者安息。

三、风水与心理学

风水学的依据部分上已经被现代的地理学所验证,但笔者认为,风水学的心理学意义或许更为重要。人们历来追求的“穴居宝地”无非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与平衡。通过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实现生存、安全、交往、发展等心理需求。通过寻找水系丰满、植被茂盛之所来满足生存需要;通过群山环抱、绿野四合的环境来实现安全需求;通过集群、聚居的形式来表达乐交的心理追求;通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居所选择来表达护佑子孙后代、谋求家族昌盛的心理诉求。

从风水的很多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心理学的踪迹。科学实验证明:人处在天斩煞上会有很大压迫感,心情沉闷、茫然,感到危险,想马上离开的感觉;而处在高楼下面则稍微有些不适应;处在平地之上,会有心情平静,不想思考问题,也不感到茫然,可以正常生活的感觉。风水学上对建筑形状的选择往往钟爱四边形,圆形次之,而认为三角形为不祥。这其中除了三角形会造成空间狭小,并有可能因拐角尖锐造成伤害外,更多的应该是心理作用了。四角形常常会给人一种正直、勤勉的感觉。圆形的东西,很可能变得心情明朗、开阔。而三角形虽然也是常见的形状,但由于其低于90度的锐角常常会引起人们锐利的心理反应而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建筑地基形状选择,且常常带有机智、精明、锐利甚至是充满怒气的气质。

另外,像徽派建筑中的东瓶西镜追求平安,四水归明堂追求财富,单姓聚族而居的宗祖观念其实都是一种心理诉求。试想如果风水先生告诉你选了风水宝地,你就会得到心理安慰,专心做事,心无杂念,自然就会事业成功。

四、风水学与哲学

正如所有的学科都是有哲学演化而来一样,风水学也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点在风水学上基本都有所体现。风水学有两个最基本的哲学概念:一个是“阴阳”,另一个则是“气”,本文尝试从现代人们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出发,简单讨论一下古代风水中“阴阳”与“气”的合理性。

阴阳思想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础,我国传统风水学认为,人居环境应遵循阴阳协调的原则,阴阳思想是中困古人一个最基本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深刻地影响着风水学的产生和发展。阅读《易经》全书,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三个要点:一是阴阳对立,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二是阴阳互补,只有通过阴阳互补,才能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三是阴阳互推即相互转化,“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体现“阳极则阴,阴极则阳”的辩证思想。从这三个要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风水中的“阴阳”其实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是相互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我国古代风水学认为组成世间万事万物的基本质料是“气”,气是风水学解释一切事物的根本,风水学追求的“藏风得水”说到底还是为了“聚气”。正如现代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样,我国古代风水学把“气”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本,认为风是气的运动,物是气的凝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风水与其他学科

风水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他包罗万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和生态建筑学、伦理学等现代科学也有一定的联系。对生态建筑的建造和当代的伦理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风水学从一开始就是服务于“穴”的选择的,“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居所,风水学在择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像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前低后高等与生态建筑学所提倡的整体系统的核心原则不谋而合,风水学关于风、水、土、气的概述也与生态建筑学注重地层水循环、大气循环、土壤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处理等相一致。总之,风水学和生态建筑学都力求给人们提供一个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气之地”。

风水学中的“人伦”观点主要体现在“福前荫后”这一中国传统风水的择穴追求。中国人重孝道、讲礼仪,当父母去世时,总是希望寻找一块“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埋葬父母,以求父母在天之灵得以安息。同时,在“生宅”的地基选择上不仅考虑到自身居住的安全、便利,而且还要考虑到是否能够庇佑子孙后代,家族繁荣昌盛。“天道”观念则要求人们要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勿与自然相对抗。古语有云:“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也,循而穷亡,虽山川诡异,莫能逃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风水学中的“人伦”与“天道”观与现代社会的伦理学关于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原则本质上是一致的。

此外,风水学在环境景观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和人体信息学等科学方面也存在着合理、科学的部分。

六、结语

风水学作为一门集诸多学科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华文明中延续了几十个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一直到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风水是被作为封建迷信而被全盘否定的,但风水的合理一面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随着现代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风水有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越来越有“风水热”的趋势。看待风水学,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以使风水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张霄鹏.浅析古代风水学的科学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 杨文衡.论风水的地理学基础[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

[3] 徐震.风水理论与行为心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 席晖.生态建筑与中国传统风水理论[J].文化广场,2004.

[5] 李钠钠.风水学中的环境心理学元素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08.

[6] 经本钊.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哲学蕴涵及其现代价值[J].南昌大学,2007.

[7] 葛亮.浅谈建筑风水学与生态建筑[J].大舞台(双月号), 2009.

作者简介:常飞(1989.01- ),安徽亳州人,云南大学硕士;唐夕汐(1990.08- ),湖南邵阳人,云南大学硕士。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 下一篇:论翻译中的拆分组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