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时间:2022-08-08 11:10:28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摘 要】针对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航美鹏班”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7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突显,社会出现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而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的理论远大于实践操作能力,无法为企业即时带来效益。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及企业服务,成为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更是每所本科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所谓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进行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中国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迅速地适应企业,为企业带来效益。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短期的培训和“传―帮―带”、师傅带学徒方式,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院校实践能力培养则更系统、全面。学校无论是在办学设施还是在办学环境上都有着良好的条件。学校拥有系统的教学培养计划,将所有课程合理地规划设置,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更清晰、合理地开展学习。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传授学生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引学生的职业规划。学生到企业中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容易举一反三,能为企业的新技术提供帮助,具备技术创新能力。

在对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很多维修师傅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某一故障的维修只凭着经验来完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应届毕业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理论知识很强,但无法运用到实践当中,还需要公司花相当长的培训时间来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二、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

(一)学校专业课以理论为主,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学校专业课以理论为主,理论课的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小。从课程体系结构来看,公共基础课程所占课时数偏多,专业选修课程科目和学时偏少,学生倾向于记忆知识和解决现有问题,当真正进入企业时,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一些专业课的知识点都是独立的,没有系统化,无法与当前实际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二)学校没有好的实践平台,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专业课中的实验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平台,但由于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验场地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实验时分组实习,有时甚至只能是参观实习,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此外,学校的市场信息相对企业信息滞后,在对学生技能培训过程中,学校还是沿用很多老设备及相对落后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企业以生产效益为目标,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效率。

(三)专业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的经验

由于我国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大多数高学历的中青年人才进入高校,青年教师从学校步入学校,在从事教学工作时,他们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同样缺乏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无法更深入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缺乏实战经验。

三、校企合作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学校和企业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要形成有效的衔接,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适合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衔接。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学校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无法跟上市场变化,学校、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市场情况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符合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利益。通过培养计划的执行,可以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双方共同参与,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比重,从而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例如,我校“桂航美鹏班”实行“3+1”的培养计划,前三年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及部分实践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业中参加企业的培训和实习,完成挖掘机操作与保养、挖掘机检测与维修、挖掘机营销管理等实训课程及毕业实习、设计。

(二)整合双方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职业化

学校实验设备的局限性使得对学生的培养往往理论大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共同培养符合企业职业岗位的人才,使高等教育实现职业化。我校汽车工程系与多家企业成立多层次、多类型实训基地,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认识各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工作部件的演示及维修,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传授。学生经过对实物的了解及操作,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实习后再进行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学生更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到企业实习,带着问题去实习,个人的技能水平也会有更大的提升。例如深圳美鹏公司将在柳州的“深圳美鹏工程机械联合培训中心”搬迁至我校,我校是深圳美鹏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公司也是我校的实训与就业基地。

双方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还包括了双方的人力资源。校企双方还可以一起合作编写实训教材,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安排学生课程的实训。例如深圳美鹏公司对我校“3+1”毕业班新学员有一套系统的培训措施及内容,为了让新学员能迅速地了解公司情况,掌握公司品牌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和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技能,针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培训,是以当前最热销的产品为例开展培训,资料都是内部使用,这样能使新学员对最新技术有很好的了解,迅速地提高实践技能。

(三)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虽然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双方教育资源,但主要的教学工作还是由专任教师担任,学生能否一毕业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还需要专任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团队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专任教师。校企合作能否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教师是关键。因此,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我校采用“来学校,去企业”的工作途径:从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中引进高素质人才到学校,加入到专任教师队伍中,或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兼职教学,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将企业生产流程和需求传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一部分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兼职锻炼,从事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工作,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对新引进的专任教师也要求到企业从事一线工作,提高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除此以外,校内专任教师可以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技术咨询,教师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校企合作模式将会在各院校推广开来,校企制定相关的合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的同时迅速适应就业岗位,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企业也可以减少新员工的培养成本,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马振山.构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2008(11)

[2]吴洪特,甘光奉,胡达.探索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3]邸丽霞,马淑卿.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4)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1JB34);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JB12)

【作者简介】莫德(1983-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汽车发动机节能与排放。

(责编 丁 梦)

上一篇:论当下国产动画的文化缺失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