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看高中会考

时间:2022-08-08 09:32:59

从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看高中会考

考试科目设置是当前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x”继承了“3+2”的“3”,即语、数、外三科为必考科目,体现了高考科目设置中的共性。“3+x”与“3+2”的本质区别,在于“2”是必考,而“x”是选考,是开放的多个科目,由高等学校选择决定。“x”可以是政、史、地、理、化、生中的1-2个,也可以是“文综”、“理综”以及这6个科目的“大综”,还可以根据高等学校的要求和中学的可能设科,如信息技术。“x”体现了全国统考中,高等学校考生个性特长的要求。这是全国统考50年中,考试科目设置的重大改革,是共性与个性关系的重大调整。

1999年7月,教育部在广东召开座谈会,广东介绍试行“3+x”的情况,讨论高考深入改革问题。会后教育部发出纪要指出,“进一步加深对‘3+x’科目设置方案的认识,正确把握其本质。‘3+x’的科目设置方案,把统一性的要求和多样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是现有条件下的一个好方案”。针对当时的情况,会议强调要特别注意:“‘x'的可选择性。要给高校一定的选择权,逐步打破高考‘大一统’的局面。‘x’部分可以有限选和任选,但一定要由高校选。”

经过3年努力,到2002年,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终于都试行了“3+x”方案。这是很不容易的,是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许多地方的“3+x”还是不完善的,还应继续改革。

我认为,“3+文综或理综”是从“3+2”向“3+x”过渡的比较好的方案,特别是2000年,学生已经念到高二,“文综或理综”只是比“2”多了地理或生物的内容,多了部分跨这几个学科的内容,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文综或理综”和“2”一样,都是必考,仍分文、理,大学只能同过去一样选文或选理。所以,严格地说,“文综或理综”还不是“x”。

我记得1999年试验的时候,由于在考生面前,大学之间也是竞争的关系,有的大学担心“x”选了2门,会影响考生报考本校,于是,“3+x”实际上成了“3+1”。这是由于没有经验造成的缺点,是很容易克服的。但是,有的同志认为“3+1”是偏科,要求政、史、地、理、化、生6科都要考,这就是“大综合”。然而,“大综合”的难度是不能与语、数、外相比的,学生达不到。于是,大综合定为只要学生学了,就应及格,及格就行----这正是会考的要求。因此,无论设计者的主观意图是什么,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仍然是用高考代替会考。“大综合”必考,“3+大综合+1”变成了“4+1”;高考科目不是少1,而是更多了,除9门必修课都考以外,政、史、地、理、化、生中有1门要重复考。“大综合”如不计入总分,则等于不考;若计入总分,就进入了高考竞争的规律之中,及格就行----这是不可能的,这势必增加考生的负担。

因此,2002年高校招生会上,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完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使高考成为既有统一性的考试又有选择性的考试,增强高考科目设置方案的灵活性,以及高等学校和考生对科目设置的选择权”。

“3+x”尚在试验中,多种具体作法可以比较,并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3+2”试了近十年,不是也改了吗?在试验中,坚持好的,修正不好的,这是进步。

“大综合”的设置,从另一个角度证明,“3+x”的前提是会考。没有会考或会考不起作用,必然造成新的偏科,“3+x”也是不能实行。

我认为,广西的“3+x”方案比较好。但它必须有强有力的会考作保证。因为,今后高校选科会逐步稳定,将形成若干科目组,或形成少数较大的科目组,在高考竞争的压力下,有的中学可能置教学计划于不顾,而按高考科目组编班、上课。

有报道说,原“x”选了“文综或理综”的省,明年“x”将由高校从政、史、地、理、化、生中选2门。我认为这就是进步。但是,报道又说,在高三上学期结束时,由省教育厅命题,将考政、史、地的综合,理、化、生综合,所有学生都须参加这两张综合卷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档案,由高校录取时参考。我认为,这个措施也是聪明的,必要的,否则,由中学编科,必将引起大的反复。然而,这两个综合,不就在起会考的作用吗?据说,该省已经取消了文化课的会考。

高考的上述科目设置改革,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的文理界限、学科的界限,是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大调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高中学生全面掌握九门必修课的知识,并具备必要的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是基础,这就要求高中教学要有健全的、权威的评价制度作保证。实践证明:在各种评价手段中,全面而有效的评价手段首先是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上一篇:高考誓师大会高一同学发言稿 下一篇:高考历史复习要“重理解”、“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