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

时间:2022-08-08 07:02:16

德育教育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

摘 要 小学是学业生涯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对于农牧区的教育来说,德育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也关系着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然而,根据我国农牧区的小学教育方向来看,农牧区在小学阶段更为注重学业教育,将教学改革重点全部投入于各个学科的教育当中,而学生的德育教育却一直是农牧区小学教育的盲点所在,对此,针对德育教育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近几年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农牧区的小学教育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德育教育作为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教育,其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让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农牧区在小学教育中需将德育教育放于各科教育的第一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前提,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使学生在得到学科知识培养的同时具备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埋下扎实的基础。

1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的教育群体,这是因为小学是学业生涯与成长环节中的重点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其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与学生未来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在农牧区的小学教育上,不仅需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还需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群体的德育培养工作,改变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念,使小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德育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维观念与行为,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有利。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作为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农牧区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体谅家人、朋友、同学的好学生,并在物质基础上,能够做到不攀比、不虚荣的心态,在学习上,能够让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好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做到尊敬教师、同学关系融洽、定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遵守班级纪律等好习惯,并且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上,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勇敢、坚强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也成为一名具有正确思想观念的人才。德育教育内容中的优良品质会逐渐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使学生原本错误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引导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观念,并且在学习态度上,能够转变以往对学习的厌烦态度,从而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体谅教师教学的辛苦,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和体谅他人。德育教育与其它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德育教育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由思想品德课程当中的文字来进行引导的,德育教育更为注重思想教育和观念教育,借助思想品德课程的文字载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思想与观念,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日常积累获得更多的领悟。因此,对于农牧区的小学教育来说,教育工作需明确认识到小学教育并不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教育目的,而是一个培养学生人格与道德观念的重要平台,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一名知识传授者,应将德育工作融入各个学科教育当中,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善良、体谅他人的好学生。

2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农牧区小学相对于城市的小学教育来说具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并且在教育方向上,具有较大差异。以我国目前区域的少数民族农牧区的教育方式来看,农牧区的小学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课程结构以及教育方向主要以知识为教育核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整体以及思想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因此,农牧区的小学教育需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利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来作为德育教育基础,基于此,教师需明确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限,小学生在对一切事物的好与坏上还无法有效的分辨,缺乏正确的分辨能力,对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将社会中的不好的时事影片进行收集,并播放给学生观看,教育学生这些事物的不良性以及后果,再收集具有正能量的案例视频进行播放,例如雷锋助人为乐的视频、陌生人帮助老年人过马路视频等,通过播放两个具有差异性质的视频,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与认识力,并启发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错误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两者事物的不同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小学生教育中的教育重点,将德育工作放于教育第一位,并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来合理设计德育教育环节,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使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得到有效开展。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说,教师在选择教学辅助课件时,不可选择难度过大的,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但同时学生又能够明白的教学课件。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农牧区小学教育较为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教育,并且以积累知识为教育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思想品德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农牧区在开展小学教育工作时,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德育工作为教育出发点,着重开展德育教育,利用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等观念,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发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整体素养,让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与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梅朵卓嘎.注重农牧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究[J].拉萨市永周县苏州小学,2013(8):121-122.

[2] 陈明超.以生为本 搞好班级建设――农村中学七年级班级管理初探[J].重庆市武隆县桐梓中学,2011(6):16-17.

[3] 吴春艳.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培养的重要性[J].教改聚焦,2011(09):165-166.

上一篇: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分环节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