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站异常记录处理方法

时间:2022-08-08 05:05:08

新型自动站异常记录处理方法

摘 要: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河北省升级换代了新型自动站设备,逐步实现了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地温以及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雪深等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虽然新型自动站设备运行相对稳定,但数据异常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台站综合气象业务人员必须熟悉各类数据文件格式和最新业务技术规定,深刻理解并灵活掌握异常记录处理方法,保证快速、准确地对不正常记录进行人工质控处理,提高自动站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率。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结合工作实际,对能见度、气温、湿度、降水等观测要素的异常记录举例说明其处理方法,供台站气象业务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型自动站;能见度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210

1 能见度异常记录处理

能见度传感器故障时,非定时观测时次的正点数据中,所有能见度数据均按缺测处理;定时观测时次要进行人工补测能见度,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存入Z文件CW段能见度和VV段10min平均能见度,其他VV段自动能见度数据按缺测处理。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异常造成的视程障碍现象判别错误,也应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订正。

例如,54707站2016年3月7日07:01―08:11能见度传感器故障,导致8:00能见度数据缺测,其中8:00定时观测时次人工补测能见度为5.0km,该数据输入在CW段能见度和VV段10min平均能见度(图1),1min和最小能见度缺测。

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记录替代顺序为:正点前10min记录、正点后10min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其中风向、风速异常时,均不能内插;瞬时风向、瞬时风速异常时按缺测处理。

若无自动记录可代替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记录进行人工补测(草温除外),其他时次按缺测处理,若某要素人工观测仪器已撤除或超过正点后10min,则该要素不再人工补测。

特别提示,如定时观测时次人工补测发报(或用备份站数据替代)后,发现正点后10min内采集到有效数据,根据替代原则,则需要重新维护并上传该正点数据。

例如,54707站2015年6月3日采集器故障,造成17:00前后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部分分钟数据缺测,17:00正点数据维护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17:00气温用16:52数据代替为28.3℃,气压用16:58数据代替为1004.7hpa,相对湿度用17:06数据代替为16%,水汽压、露点温度用替代后的气温、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最小相对湿度从实有正常分钟数据中挑取,而挑取值大于正点用06分替代的值16% ,因此最小相对湿度应改为16,出现时间为1700。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相对湿度任何一个要素为替代值时,都需要重新反查水汽压和露点温度。

3 称重式降水异常记录处理

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承水口内沿堆积雨淞或雪时,需要及时清理并收集到容器内,由此产生的异常数据,若能判断降水结束时间的,降水量加入到降水结束的时次,该时次降水时段内的分钟数据按缺测处理;不能判断降水结束时间的,降水量加入到有降水量的最后一个时次,该时次内分钟数据按缺测处理。

例如: 54707站某日8:31―10:43分有降雪天气,分钟降水量记录10:30有0.1mm降水。12:10清理承水口沿e雪产生了0.2mm异常降水记录。降水处理分为3步: 进入11:00“正点数据维护”,将0.2mm降水加在11:00小时降水量栏,然后将10:31―10:43分钟降水量置为缺测,质控保存并上传;进入12:00“正点数据维护”,重新统计3、6、12、24h降水量质控并上传。3、进入13:00“正点数据维护”,删除13:00小时降水量和12:10时0.2mm分钟降水量,重新质控上传。

4 小结

作为台站综合气象业务人员,对新型自动站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是保障数据准确完整及时传输的重要环节,业务人员需要在吃透各类文件及技术规定的同时,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养成记录总结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数据异常时做出合理正确的处理。

作者简介:崔伟(1982-),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综合气象业务。

上一篇: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下一篇:论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