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探视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8-08 04:20:26

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探视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探视干预方法,探视时机,探视作用和探视需要。方法:选择70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患者不宜探视,缓解期应争取家属适当探视,有利于疾病康复。结论:掌握适当的探视时机,是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探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06-01

家属到医院探视患者,对患者是一种心理支持方式。但是对精神障碍患者独特的病症来说,探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不适宜的探视可致疾病波动,延缓病情康复。对此我们采用探视干预方式,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同阶段给予探视或不探视。使患者的病情平稳并尽快好转,缩短住院周期,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患者,是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39岁,职业:农民11例,工人35例,干部9例,个体15例。住院天数:7~92 d,平均住院天数:49 d,治愈37例,好转25例、自动出院8例。

2 探视干预方法

向家属宣教精神障碍相关知识,如通过墙报,派发精神障碍知识宣传单,面对面进行健康宣教,电话联系等方式,解答家属疑问,告知患者近期在医院的情况,向家属宣讲探视制度和探视时机对患者病情所起的作用。向家属告知急性期住院,探视易使患者住院不安心,致病情波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患者会出现坐立不安、兴奋躁动、易激惹;抑郁症患者往往缄默不语、情绪低落、失眠甚至拒食、拒绝治疗。急性精神症状发作期的患者,家属2周内尽量不探视。2周后,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治疗控制,病情趋于稳定,家属每周前来探视1~2次。并告知家属所带物品的安全性,避免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如:刀、剪、玻璃、绳等,防止意外发生。避免带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防止患者兴奋,影响睡眠。另外,患者对不同的家属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来探视的人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就不一样,最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意愿来决定。家属前来探视时,由护士向家属介绍患者目前病情,接触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建议交谈内容,指导家属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3 讨论

3.1探视时机: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时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维和言行特征。因此,患者住院治疗时,不同的探视时机与家属是否适时接触患者都有可能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显示,入院2周内的患者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测评)得分高于2周后的患者,分数越高病情越重,此期患者处于病态思维中,不能理解家属探视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甚至会在症状支配下,对家属产生误会,认为家属加害、监视他而产生敌对情绪,诱绪不稳、易激惹或诱发冲动伤人等行为,或纠缠家属不安心住院,导致对治疗护理不合作。因此,对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过多的探视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刺激患者,使其情绪不稳,症状加重。另外,应尽量避免晚间和午休时间探视患者,临床观察,晚间和午休时间探视过的患者情绪有波动,睡眠差,甚至失眠。

3.2探视作用:临床资料显示,随着治疗进展,患者急性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和缓解,自知力逐渐恢复,患者开始有与亲人联系的想法,要求打电话回家。此时,家属的探视给予家庭支持很重要。尤其是家属对患者的安抚,劝慰,理解和亲情,以及提供物质和心理的支持,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病情治疗和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临床资料显示,病情处于稳定期患者,家属的探视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通过家属探视可缓解想家之情,消除顾虑,安心住院。家属探视时可了解患者新的症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可继续提供更加详细的病史资料,利于进一步治疗、护理。探视增加了患者、家属、医护之间的交流,促进护患、医患关系改善。对于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正确理解他们的态度和互相间情感交流与沟通能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文中BPRS主要因子分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敌对猜疑等4项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说明家属的探视可使患者情绪安定,减少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情绪和过激冲动行为,使病情得到改善。有学者指出,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维系是使患者真正走向康复的重要因素。

3.3探视需要: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病程长,易反复,常需长期住院治疗,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家属对他们的疾病康复丧失信心,甚至对患者产生厌倦情绪,采取消极或放弃态度,有的家属长期不探视患者,患者逐渐产生焦虑、悲观情绪,不安心住院,也不配合治疗,甚至对自己的疾病丧失信心,使病程延长。所以,患者住院后长时间如无家属探视,有必要采取干预手段,尽快和家属取得联系做好解释工作。致力于改善家庭成员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致力于建立患者与家庭和外界社会沟通的桥梁作用,尽量争取社会和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亲情氛围,共同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同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性质、症状表现和康复因素,以及家属配合的重要性,对患者多些体谅和理解,多些关怀和爱心,积极配合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把握适宜的探视时机。同时在探视后,医护人员应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做好交接班,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这会有利于患者增强心理防卫,减轻负性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263-266.

[2]张秀青,等.精神分裂症与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探视情况的对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190.

[3]李秀玲.住院精神病人首次被探视后的观察及护理[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2):113.

上一篇:骨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整体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