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8 01:56:56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也迅速发展。中国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之一,也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发展,从长远看,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也是乐观的,但由于目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新的更具保护性的措施,限制其他国家产品进入本国,致使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加强,中国农产品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壁垒;市场集中度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主要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且所占比重也一直很大;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国主要集中在是亚洲、欧洲、北美及周边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欧美一些国家。日本、美国、韩国、我国香港始终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于前四位,并且中国向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农产品的比重超过50%,而这些地区产品结构都是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由此也是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比重呈下降趋势。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1.出口地区发生变化

由于饮食文化差异较小,运输成本较低,亚洲一直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12年,中国对亚洲农产品出口量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60%。尽管中国对亚洲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增幅并不是最高,2012年比2011年增长24.19%。201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率位居前三位的大洲分别为:非洲35.93%,大洋洲29.99%,南美洲29.18%。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地区在逐渐发生变化,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正在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新兴市场。

2.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2011年,肉类产品、水产品和果蔬产品这3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4.2%。2012年,这3种农产品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尤其是肉类产品,2011年的增长率达到51.44%。相反,传统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步丧失,最具代表性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谷物2011年的增长率仅为17.90%。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型的贸易壁垒形式,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形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伺的不平等贸易的体现,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水准来对抵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产品质量和标准的对其进行限制,设置壁垒。当然,国外对中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对中国出口既有正面效益也有负面的效益,一方面可以对中国起激励作用,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受阻,竞争力下降。

2.绿色贸易壁垒

国外大多采用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限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如因中国动物制品含有氯霉素残留问题,欧盟暂停进口从中国进口,英国停止中国蜂蜜在其市场流通,日本对我国动物制品、蔬菜及腌制食品实施严格检查等,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事件屡见不鲜,再次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应了解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同时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技术检测力度,冲破绿色壁垒限制。

3.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是以知识产权为名义,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的措施。在当今经济自由化的今天,知识产权贸易保护在国际贸易中与日俱增,发达国家不断通过技术、产品、商标及地理标示对本国农产品加以保护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农产品及食品商标及地理标识保护、美国的337调查等其目的都是于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打击国外竞争者,维护其本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但是,中国对知识产权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屡遭国外知识产权。

三、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1.健全贸易立法

根据国外对中国设置的诸多贸易壁垒,中国应相应加强农产品贸易政策立法。在国内建立完善环境贸易立法,动植物检验检测、农兽药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立法和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对外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变贸易谈判,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度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

2.建立国际标准制贸易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立法及国际会议。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度之下建立与之相符合的政策法规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建立与国际制度相适合的法规政策。并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灵活解决贸易政策。

3.健全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

根据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并结合中国现行的“绿箱”政策30,调整“绿箱”政策并利用黄箱政策扶持空间,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质量。首先,加强信息准确度,了解国外农产品需求信息,避免盲目出口,以及国外农产品贸易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其次,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系和保障机制。根据国外农产品信息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出口措施以及农产品补偿制度。再次,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扩大绿色产品出口。最后,加大政策支持。为中国农产品建立“绿色通道”,加大政府资金支持以及出口优惠政策等。

4.加强经济合作中的农产品贸易

建立自由贸易区,削减关税,最终实现双边的自由贸易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也即通过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从而对各自总农产品进口需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区域内农产品的自由流通,减少关税壁垒,建立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或过渡性协议,不提高相应贸易壁垒,同时给予成员相应的优惠条款。

参考文献:

[1]黄祖辉,王鑫鑫,宋海英.《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和变化趋势》,《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1期

[2]耿哗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力研究》,《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3]祝伟民,刘永.《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上一篇:自然就是融合着万物 下一篇:从亚马逊画廊到淘宝网拍,新事物就是用来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