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08 01:19:59

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但面对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却遭遇着一系列“就业诚信”问题,其负面影响极为深远。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本文对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努力找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待能建立起求职中的诚信制度,迎来更为诚信和健康的人才市场。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诚信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65-1

由于高校的扩招,21世纪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就业市场方面,大学生正逐步由主动方走向被动方。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却遭遇着一系列“就业诚信”问题,其负面影响极为深远,不仅会给用人单位造成整个学校缺乏信誉的印象,也可能挤掉别人本可以得到的机会,最主要的是会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进而引发道德上的缺失。

一、“就业诚信”问题现状分析及成因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能力和技巧非常重要,但是在择业中诚信同等重要,更多情况下诚信是不可或缺的,是人人应该恪守的道德品质规范。“就业诚信”问题的成因并不是单一的,实际上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集中反映。

人都具有社会属性,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如银行呆帐、坏帐,企业间的“三角债”等信用问题,以及整个社会不断恶化的信用状况无形中给当代大学生营造了十分严重的负面社会环境。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的办理假文凭、假证件和“”替考的广告,也严重影响着在校的青年大学生。如果社会上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甚至出现守信利损、失信利增的现象,必将对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造成直接的冲击,令他们心理转变进而效仿。比如在众多的求职者中,部分毕业生为了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获得面试机会,经常会伪造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等级证书,随意涂改求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可能一时能蒙混过去,但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到头来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表面上看,社会环境和德育教育的缺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但实际上,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背面也包含着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因素。我国大学生还缺少独立法律主体地位、独立的法律人格,个人信用制度也不完善,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法律意识,诚信缺失也就不奇怪了。求职中的部分毕业生由于害怕错失良机,缺乏周全考虑,一遇到企业就迫不及待地签约,之后遇到更好的单位可供选择,权衡之下便不顾一切的同用人单位毁约。并且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他们不认为是错误的。

二、解决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措施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不同岗位上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否做到诚实守信,不仅关系到个人,同时也是一个团体信用程度的反映,并且将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面对现实,解决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不仅要通过教育和个人自律,还需要有一个外部的规范的尺度来制约和衡量。

首先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最大程度地降低违约率。高校一定要严格管理就业协议书和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必须经过系院两级审核盖章后再一并加盖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公章;另外每人一份的就业协议书有独有的编号,登记签约后,必须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并有解约函后才可换取新的协议书。学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也应仿照就业协议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和诚信协议,并尽可能完善相应机制,督促学生自律,通过公平、公正的诚信考核,让大学生的诚信言行获得法律制度上的认可和保障,使诚信的学生获得比失信的学生更多的荣誉和利益,以此激励更多的大学生保持诚信,也使那些还在徘徊的学生尽快进步,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诚信循环机制。

其次日常教育中要多方位地开展有效的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典型案例教育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好的诚信案例,教育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观念,把诚信素质培养成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尤其是在自荐、择业等关键时候,更要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可以从反面案例入手,充分认识到危害,为大学生设立诚信警戒线。

总之,诚信作为评判一个人道德素养高低的标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进步的体现。随着社会诚信理念的进一步深入,诚实守信的学生,必然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而缺乏诚信的学生,也必然会因小失大,失去更多的机会。当然,解决就业中的诚信问题,仅靠学生自律、学校诚信教育还远远不够的,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有一整套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同时,我们也不要过于期望与看重诚信教育的短期效果,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不诚信仍能使人获利的状况,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变得诚实起来。解决“就业诚信”问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呼唤诚信和健康的人才市场能早一天到来!

参考文献:

[1]孔德民.谈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国中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陆志荣,邓云晓.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制度构建论纲[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3]周海涛,李志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7,(11).

[4]蔡万红.大学生就业过程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9).

作者简介:苏明阳(198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研究方向:就业问题。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下一篇:形容词在西班牙语中的位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