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时间:2022-08-08 12:49:58

浅谈网络时代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成本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增加企业的盈利,而且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成本管理和控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网络时代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成本管理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27日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产品成本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其次,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再次,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把成本管理与控制提高到先进水平,企业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可以降低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同时,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企业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成本控制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一、网络时代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不强,观念陈旧。不少管理者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对企业整体与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缺乏了解,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还沿用以往的一些落后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面对沉重的市场压力,不顾成本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包袱,长此以往,势必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目前较多的考虑采用 “外科手术”,尤其是一些老牌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改制改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另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二)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中专案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涉及成本管理和控制专案效益方面对企业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专案经理部简单地将专案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体系。

(三)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在网络时代,现代化的工具及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及技术,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成本方法,使得成本控制转变为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不能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有效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四)成本控制目标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全面长远意识。现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控制阶段,而传统的成本控制则立足于短期效益,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缺乏对生产经营全面的考虑。因此,制定成本目标时主要依据企业内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标准,很少考虑到外部市场、顾客需求和同业竞争等因素,往往也只是由个别部门负责制定。这种成本控制目标具有一定片面性,缺乏长远的战略意识,不符合现代成本控制的宗旨。

(五)侧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控制。目前,我国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企业多采用事后处理法,进行末端治理。所谓的事后处理,就是在与成本管理和控制有关的不利事项发生之后,企业设法予以补救的方法,属于“亡羊补牢”的被动做法。这种方法,由于基本不影响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得到企业的青睐。但是,事后处理忽视了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只侧重于全过程的末端,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淹没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失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灾难。

二、网络时代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一)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成本指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强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必须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场,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的同时,还要眼睛向内,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

(二)进一步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从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产前的筹划过程,向后扩展到售后用户的使用过程等一切发生耗费而影响成本的活动过程。从控制功能上看,从成本与资金、质量、功能、工艺、设备、资源配置、售后服务、市场竞争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以选择最佳的成本方案,确定成本目标,这是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对控制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广泛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作业成本计算,是把成本更精确地分配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服务、和顾客)的程序,其首要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管理,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是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合理化,认清改变作业与工序以提高生产力的机会在哪里。作业管理,是把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非成本问题管理结合起来,包括生产周期、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和顾客满意度等,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管理引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大势所趋,国外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已达70%。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中推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中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结合内部定额和财务系统,制定目标成本,控制项目实际成本,跟踪工程成本耗用,方便成本核算分析。通过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研究变动原因,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国宁.小议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2007.4Z.

[2]甘涛.浅议企业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7.2.

[3]宋劲松.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上一篇: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角度与方法 下一篇:浅议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