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产房常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07 10:26:48

基层医院产房常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为了提高基层医院产房的助产技术水平,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笔者对基层医院产房常见问题,从制度、服务态度、助产水平、急救安全、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院;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此母婴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每位产妇既是一个生理现象,也是一个急诊。作为基层医院的管理者更要树立这样的观点。现将基层医院产房常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 基层医院产房常见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够 基层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缺乏执行力。如虽有《产房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但医护人员仍随意进出,不更衣,不换鞋,制度形同虚设。

1.2服务态度生、冷、硬 产房急诊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基层医院接待人群接受能力较差,在繁忙的工作中助产士缺乏耐心,态度生硬,解释不仔细,使产妇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引发纠纷。

1.3助产人员基础差 基层医院助产人员中专学历占80%~90%,新上岗人员未进行系统岗前培训,很多助产士上班十几年都未外出培训过一次,知识更新慢。

1.4急救安全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急救设备和药品缺乏,即使有也未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2]。助产士急救技能不熟练等都可延误抢救最好时机,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1.5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1.5.1基层医院有的病历记录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不能动态反应病情变化。如产程中使用催产素时,只记录宫缩、胎心音,未写明使用指征和产程进展情况[3],对异常情况观察不仔细。

1.5.2新生儿脚印和拇指印记录不规范 如剖宫产时手术室忘盖脚印,回病房后又忘补盖;或抢救新生儿或转诊,漏盖脚印;少数护士在检查病历时为保证病历的完整,伪造新生儿脚印和拇指印。

1.5.3.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整 由于紧急分娩,抢救新生儿,工作繁忙,出生记录多数是进行回顾性记录,易漏记或记录内容与事实有差异或与医生记录不相符,造成记录不完整、不一致或欠真实。

1.5.4代签名或签名不规范 由于助产士忙于接生,为及时完成工作,巡回护士帮忙做记录,代替助产士签名,使病历缺乏举证作用[4,5]。

1.6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6.1三查八对制度执行不严 如给新生儿做手圈时,把母亲姓名或婴儿性别写错,甚至抱错婴儿;甚至还有错把卡介苗当作乙肝疫苗进行皮下注射。

1.6.2违反技术操作常规 不按护理常规严密观察产程,未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又如不按常规接生完毕进行阴道检查,将纱布遗留阴道内,给产妇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7助产人员编制不足 产房工作风险性大、技术性强、节奏快,产房人员配备不足,常致助产士压力增加,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8.管理因素 主要指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物资管理不到位,不能合理排班,管理者对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等。

2 管理对策

2.1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强化落实 针对影响产房安全因素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病历书写奖惩制度》《正常分娩护理流程》《子痫抢救流程》《产后大出血抢救流程》《DIC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流程和常规。

2.2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加强继续教育。

2.2.1鼓励助产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以提高学历层次。每年分批送人外出进修或进行短期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更好为产妇服务。

2.2.2法律知识培训 每年进行2次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安全质量教育,让大家知法懂法,并利用法律知识实行产妇与自我双向保护。加强护理病历书写培训,进行护理病历评比,强化病历书写质量。

2.2.3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训 让医务人员明白,如何关心和关注,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继而尊重产妇的生命和人格,了解产妇合法的医疗权利。

2..2.4强化助产专项技能培训 制定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安排高龄助产骨干授课,初毕业进院的助产士,护理部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在模拟分娩机转模具上反复训练至娴熟,并进行相关理论考试,然后进入临床,实行一对一带教,并规定必须接完100个生之后,由主任、护士长进行考核,合格后,符合《产房助产人员准入标准》,才能单独在产房上岗。

2.2.5组织模拟演练 根据制定的抢救流程,每年根据不同的病种组织4次演练,管理者不定期抽查1~2次,保证医疗团队较高应急能力。

2.3加强人员管理

2.3.1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对于实习生、见习生,制定实习生管理制度,拟定带教计划,指定带教老师;初毕业进院的助产士,护理部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根据产房工作量,合理配备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充分调动人员能动性;护士长经常了解助产士的思想动向;

2.3.2强化产妇管理 产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生化、B超等必要检查;进入产房后,常规用21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可以给产妇补充能量,如遇抢救时,可以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2.3.规范新生儿管理 接生前备好复苏台吸痰设备,必要时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断脐必须使用专用脐带剪;生后即刻用预热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种种保暖措施,有条件的用新生儿复苏台,没条件用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和防止坠床;避免产房人员过分拥挤;密切观察新生儿脐部残端。

2.4急救设备和药品 根据本科特点,不同的病种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相应的抢救盒,如"新生儿窒息专用盒""羊水栓塞抢救盒""子痫抢救盒""DIC抢救盒""产后大出血抢救盒",并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5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产房是胎儿脱离母体单独存在的第一个外界环境,我们以检查为手段,以控制感染为目标。主要措施为:规范医务人员洗手流程和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消毒剂、和无菌物品进行监测;规范管理无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3结论

总之,基层医院产房的护理安全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的重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保证基层的助产水平,保证基层母婴安全,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催焱.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

[3]戴小红.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与管理对策 [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12-16.

[4] 刘锦玉,等,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 [J].临床护理,2011-0311-01.

[5]沈晓明,王平,等,儿科学 [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一篇: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检出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