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篮球联赛裁判职业化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8-07 06:06:12

CBA篮球联赛裁判职业化可行性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观察等方法试图从CBA裁判工作的现状入手,对业余裁判与职业联赛之间的矛盾进行客观分析,找出我国实行裁判职业化所要求的社会、经济等条件,更进一步对裁判队伍的职业化问题进行前瞻性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促进CBA裁判职业化实行的对策,进而为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健康、迅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CBA联赛;裁判;职业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4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2―0185-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将我国现行的篮球裁判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影响我国CBA联赛实行裁判职业化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运动训练专家、体育学院资深教授、社会体育学专家、各俱乐部运动队教练员、国家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管理人员、裁判界权威专家、CBA裁判员、新华社资深体育记者。

1.2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访谈对象主要为我国裁判界的专家权威、新华社资深记者、体育学院专家学者、俱乐部运动队教练员、NBA讲师、韩国篮球教授等。

1.2.2 问卷调查法 在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仔细地筛选,制定了本课题的相关调查问卷,针对教练员、裁判员和专家、教授等几个不同的群体进行发放。问卷的回收率为82.6%,有效回收率为82.6%。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的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我们将影响CBA裁判职业化的因素设计为27项,并进行逻辑归类,分别将它们归为七大类。根据巴雷特截集λ=0.67,由于考虑到各影响因素有相互重叠的成份,所以取λ=0.75,所取分值为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则调查结果最后入选的指标体系为(表1)。

2.1职业篮球的竞赛体制改革为裁判职业化的实行提供组织保障

2.1.1 篮球俱乐部实体化、产业化的程度 篮球俱乐部职业化是实行裁判职业化的先决条件。目前,中国篮球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篮球运动技术水平、观众意识、法规制度、宣传媒介等因素制约着职业化的进程。并非一定要等到俱乐部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化才能实行裁判职业化,而应当是俱乐部实体化、产业化的程度来确定。

俱乐部正在追求成绩最佳经营利润最大化、工资报酬最大化、社会利益或政治利益最大化等多元化目标。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及其趋势来看,体育产业必将是我国第三产业中发展后劲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随着俱乐部实体化、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其所追求的运动成绩、经营利润、工资报酬、社会政治利益等综合目标会日益强烈,这也会给它们的经营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一种激烈竞争的良性循环。这对裁判职业化的实行是一个前提条件。

2.1.2管理部门的管理操作方式 管理的方式方法是使俱乐部走向规范化、充分走向实体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职业俱乐部,管理部门必须制订完善职业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即将原来对人、财、物的要素管理转变为制定政策、法规的秩序管理,对俱乐部实行宏观引导,间接管理,依托市场,严格监督。2004―2005赛季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只保留联赛的总冠名权和赛场正面4块广告及赛场中圈广告,负责裁判员费用支出和奖励经费,其它广告权益均下放各参赛俱乐部赛区,扩大它们的经营空间。但是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又要防止完全依靠市场手段造成的无序竞争、过度竞争,这尤其需要体育管理部门进行调控,从而保证俱乐部的规范化发展。

2.1.3联赛规模的发展状况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联赛规模的扩大有益于裁判职业化的推行。但是我们分析认为,现有情况下不宜盲目扩大联赛规模,原因有三。1)过多地组建俱乐部会超越目前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许多俱乐部还不能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良性运转;2)扩大联赛规模有可能引起职业体育盲目的无序竞争,反而会导致联赛质量的下降,从而难以保证职业运动竞赛的“稀缺性”;3)缺少人才资源,赛场上优秀年轻选手不多,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隐患。

韩国篮球联盟(KBL)共有10支职业队,设有15名职业裁判员。对比之下,我国2005―2006赛季已经有15支队伍,而且分为南北赛区进行,比赛场次大大增多,完全具备实行裁判职业化的联赛规模了。

2.2经济发展的良好状况为裁判职业化的实施创造了基础条件

2.2.1 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从1993―1998年个体经济与其它经济的社会投资额比重分别上升了2.5与8个百分点。近几年,GDP在持续增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反映出人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正在由实物性消费向精神性消费过渡。而GDP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外资企业参与竞争的机遇都将会使企业增大投资比重,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为体育职业俱乐部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俱乐部拓宽融资、投资渠道提供了现实可能,从而推动篮球运动职业化进程,也是实行裁判职业化的前提。

2.2.2联赛固定和周转资金的数量 充足的资金是职业联赛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当然也是裁判职业化得以启动和实行的基本条件。NBA总部的收入主要有电视转播权、赞助商广告、授权产品签约金、和球队管理费四大部分。对比之下,CBA联赛的收入则主要是推广商的赞助包装、联赛冠名权费用、授权产品签约金、俱乐部管理费等。现在电视转播权的转让在我国已被提出并且已经进行运用创收,而它在美国早已被视为职业篮球的“命根子”,是最为重要的经营内容。

我们对联赛进行粗略的估算,目前情况每年用于临场裁判员的费用大约为160万~200万元。2005年在把新的CBA联赛正式命名为“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之后,中国篮协又大刀阔斧地推动建立“新型商务开发模式”,应该有5 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运转于联赛。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不扩大联赛规模的前提下,充分规划和利用好现有的资金,用于裁判的资金费用应该可以解决。

2.3观念意识的协调统一为裁判职业化的实行提供内在动力

2.3.1 管理部门对裁判职业化的态度 调查显示,78%的人认为管理部门的态度对能否实行裁判职业化影响很大,17.4%的人认为影响较大,这充分说明管理部门的态度对实行裁判职业化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条因素。《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努力提高裁判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有条件的项目要建立职业裁判员队伍。”篮球具有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观赏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讲在我国也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群众基础最扎实的项目。

由于裁判方面的原因导致赛场矛盾发生最突出也是其一个缺陷,因此对裁判的要求就相当高。而篮球从1995年推行职业化以来已有10个年头,积累了一定的运作经验,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引进。所以篮球应该是属于有条件实行职业裁判的项目。

2.3.2俱乐部对裁判职业化的态度 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俱乐部应该是主体部分。调查显示81.8%的俱乐部认为有必要实行裁判职业化,9.1%的俱乐部认为没有必要,9.1%的俱乐部认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俱乐部都希望实行裁判职业化,希望获得一个良性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加强与其它俱乐部的交流与合作,最终谋求职业联赛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2.4扎实的业务基础为裁判职业化的实行提供根本保证众所周知,NBA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其精湛完美的技战术水平和源源不断的篮球人才。要想在中国实行裁判职业化,就必须保证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和裁判业务水平,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般来说裁判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其执法水平高低的关键,因此无论着眼于近前还是长远,对裁判业务的要求都必须紧抓不放。就目前而言,CBA裁判员基本能保证完成联赛的任务,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联赛发展的需要。而现有裁判的水平状况具有向职业裁判过渡的业务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29.8%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中国职业联赛实行职业裁判是可行的;58.8%的人认为可以试行裁判职业化,以观效果再做决策(表2)。

3 结论与建议

1)目前CBA联赛体制当中的管理问题是能否实行裁判职业化的决定因素。只要有效改革传统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力地促进俱乐部产业化、实体化进程,CBA联赛就可以实行裁判职业化;目前在观念意识上从上到下认同了裁判职业化,这为裁判职业化的实行提供了内在动力;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良好势头、企业对俱乐部投资的上升趋势及联赛经营的情况来看,联赛的经费足以支付职业裁判的薪金费用,CBA联赛的发展将能具备推行裁判职业化的经济条件。因此,逐步实行裁判职业化并进行推广是可行之举,它将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建议CBA联赛管理部门继续调整管理操作方式,继续向宏观、间接管理过渡,以调控、引导为主,立法约束,严格监督,从而规范、优化篮球竞赛市场。提高俱乐部实体化、产业化的程度,力争早日实行裁判职业化,加快篮球运动的社会化进程。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图表、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体育生活现状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丁胱亚磺酰亚胺排空组织谷胱甘肽对大鼠心肌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