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灌区节水改造

时间:2022-08-07 04:35:17

浅谈水库灌区节水改造

摘要:本文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迫切性和提出了灌区节水改造的指导原则和总体要求,以及节水改造必须采取的工程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和行政改革等综合措施,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

水库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自身管理薄弱等原因,导致水库灌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符合如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题。为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本文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位广东韶关,灌溉面积为2.4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087万hm2,涉及13个乡镇,503个行政村,80万人口。灌区内地形以低丘为主,植被较差,地质以红砂岩为主,土壤以砂壤土为主。灌区运行四十多年,工程严重老化,部分渠道严重堵塞或损毁,渠道渗漏严重,渠系建筑物如渡槽、隧洞、水闸等年久失修,基础沉降、结构老化、剥落露筋,破损漏水严重,导致渠水利用系数低,现实灌面积萎缩到2.35万亩,因此极有必要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2 水库灌区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工农业用水、城镇乡村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河网水质变差,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排涝标准低,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加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水浪费现象严重,远低于成本水价的水费制度使管理单位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月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灌区工程配套不全,设计标准偏低;许多出海闸和中小型水源工程都建于70年代以前,甚至解放前,得不到及时维护,长期带病运行。鉴于当时的经济和施工水平,“土法上马”和群众运动建设起来的项目占居很大比重,使工程质量达不到原设计要求。

(2)落后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得现状的灌区工程雪上加霜。由于以往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源轻节流、重骨干轻田间的倾向,主骨干工程基本建设资金容易到位,而正常的工程配套、维修、管理等资金难以落实,小缺陷往往逐渐变成大隐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水费仅是一项象征性取费,远远低于成本价格。水费和其它方面收入,难以满足工程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严重不足,正常的维护难开展,加剧了灌区工程的老化。

(3)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灌区的经济得到持续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在逐年增长的同时,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灌区人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不断增加。工农争水、城乡争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工业和生活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河网水质在不断恶化。条块分割的灌区水管理体制,“多龙管水”现象造成水量浪费,污水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水质污染,生态恶化,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供应不足。

(4)灌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由于灌区地处农村,生活条件较艰苦,难以吸引较优秀的管理人才,灌区许多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5)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开放中国的粮食市场势在必行,这对我国粮食实行保护价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国家明显已不适应WTO规则。为了不降低农民的实际收入,加大灌区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改善灌区软硬环境,降低农业成本,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目前该水库灌区尽管进行了一期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能满足本地区社会发展对灌区的整体要求,如不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势必严重影响灌区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因此,加快进行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改造、改革,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已是十分迫切。

3 灌区节水改造指导原则和总体要求

3.1 节水改造的指导原则

(1)以节水为中心,做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份生产率。

(2)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适应“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工程节水与非工程节水并举,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进灌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优化合理配置水资源,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综合考虑排洪治涝。

(5)因地制宜,轻重缓急,长期与近期改造相结合,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6)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

3.2 节水改造总体要求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使灌溉保证率从目前65%~75%提高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75;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接近或达到设计灌溉面积;正常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节约60%以上,满足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使排洪治涝标准从2~3年一遇提到10年一遇。

4 节水改造的主要措施

根据该水库灌区现状,要进行行之有效的节水改造,必须采用水利工程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行政改革手段等综合措施。

4.1 工程技术措施

(1)渠道和建筑物配套。灌区的地势较高地带和椒北平原海涂回垦区域,渠道、泵站、控制闸和出海排涝闸尚未配套,上千hm2土地得不到灌溉。因此要配套应有的渠道、泵站和水闸,将回垦海涂与内河河网连接,尽快得到淡水灌溉,消除盐碱化,发挥应有效益。

(2)防渗处理。该水库灌区属平原河网灌区,输水渠道渗漏和水闸水量损失是整个灌区水量损失与浪费的主要方面,必须重点加强渠道和水闸的防渗处理。椒北平原三条岭以上的填方渠道易渗漏段;田间渠道大部分都是土渠,常受泥鳅、蟹等侵扰,漏水严重,均需用混凝土等防渗衬砌,使田间渠道水利用系数达到0.95以上。有条件地方,尽可能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经济作物推广喷灌、微灌等技术。渠道(河网)出海水闸和节制闸进行防渗加固、扩建改造,既满足节水灌溉,又满足排涝、航运要求。

(3)衬砌隧洞坍塌段,确保不阻水。渠道(河道)岸坡易坍滑段进行块石或混凝土衬砌,河网(渠道)淤积段进行疏浚,弯曲严重段进行截弯取直,缩短灌溉行洪时间,加大渠道过流能力,保持水流畅通,并增加河网蓄水量,提高河网调节能力。

(4)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平整土地,规范田间沟畦规格,大力推广适用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的薄露灌溉和“薄、浅、湿、晒”灌溉等技术,提高地面灌溉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4.2 农艺技术措施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调控手段,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一优、两高、节水”作物种植比例,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合理改土施肥,改进耕作制度,推广少耕免耕,节水增产栽培技术,不断完善秸杆还田,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科学灌水,以示范带动、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4.3 管理技术措施

(1)完善管理设施建设,建立灌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闸自动启闭系统以及灌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形成蓄、引、供、用、排等水资源配置网络,对大田平原和椒北平原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统筹调度。

(2)积极开展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掌握农作物的需水、耗水规律,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水分生产率,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4 行政改革措施

该水库灌区水源工程和农业灌溉由水利部门管理,城镇供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收利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肢解。以致造成城镇节水措施难落实,水资源浪费普遍,灌区河网污染越来越严重,广大人民群众吃水用水越来越困难。现行水管理体制与机构不足以应付缺水和污染的挑战。即使采取措施,农业节水了,如果不解决水浪费和污染问题,人民群众同样没洁净水喝。因此,必须对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将原来那种水量与水质分开、农村与城镇供水分开的管理体制,改为农村与城市的蓄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防洪、除涝、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实施许可,这样才能全面解决工程型缺水、污染型缺水、设施型缺水、管理型缺水以及洪涝灾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革灌区工程设施管理体制,界定灌区资产所有权,明确职责,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用水者、受益者与管理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改善现在用水者只管用,不关心管理的状况。

大力推进水费改革为重点的灌区运行机制改革,探索一条平原河网灌区从原来以“亩”计收水费向以m3计费的新路子,逐步达到以m3计收水费,并逐步提高水价,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充分利用灌区水土资源优势,通过水力发电、向城镇或工矿企业供水、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途径,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开展综合经营,壮大经济实力,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

灌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还相当薄弱,工程的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和维修资金十分缺乏,人员素质不高,灌区管理单位加强引进人才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网络,真正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抵御加入WTO后国际农产品冲击,真正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灌区节水的改造工程势在必行,为了顺应当今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就要加快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深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良性循环,做到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实现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宁.浅谈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华东科技.2013(02).

[2]赵晓星、崔莉、王永真.加强水库灌区节水改造的探讨[J].山东水利.2000(10).

上一篇:绿色环保新型材料在室内的运用 下一篇: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