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仍在持续 但已脱离崩盘危险

时间:2022-08-07 04:29:48

如果我们要预测2007年古董市场下半年的走势,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的总体概况。

2006年是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的一年。

其实,早在2004年的下半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就已经过热,开始出现泡沫并迅速扩大,波及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方方面面。2005年上半年各项数据十分不稳定,到下半年开始呈现崩盘的迹象,加上沉寂了近8年的股市突然串红,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致使艺术品交易市场急剧变冷,甚至有人惊呼艺术品投资即将进入“冰河期”。不过,由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已经大幅提高,人们手中闲置资金多了,心态也比较稳定,抗跌力大为加强,而且艺术品投资主流集团相对稳定,因此崩盘虽没有出现,但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艺术品投资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社会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必然将快速增长,因此,小的挫折并不代表衰落,“青山隔不断,毕竟东流去”,果然,进入2007年以后,经过调整的市场很快就开始回暖。

数据显示,仅北京市今年上半年就举办了60场拍卖会,总成交额达4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上半年北京市文物局共审核文物拍卖标的67338件(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5%。我们再看看几家大拍卖公司的业绩:中国嘉德:春季大拍成交6亿,其中瓷拍成交6700万。最近届嘉德四季成交9272.524万,其中瓷拍成交1810万。北京翰海2006年底秋拍成交4亿,瓷玉珍玩成交1.7亿,占三分之强,今年春拍成交4.5亿,其中瓷玉珍玩总共成交近1.3亿,占总成交额三分之一。香港佳士得春拍更是成交15亿,创下历史之最。这些数字都在说明,即使内地艺术品投资市场整体调整仍在持续当中,但已经脱离了崩盘的危险区域。

虽然整体势头正在恢复,但具体到某些局部,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从经营机构的情况看:由于2006年的调整,导致很多中小型拍卖公司支持不住,不少已经关闭,有的转行经营其他商品,即使勉强支撑的,也已经为了维持而大出血,最致命的,就是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还有一些机构为了维持,降低了拍品的审核,致使信誉出现危机。这类公司若要恢复,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毕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拍卖机构的重新洗牌的确在所难免。再从具体艺术品种类来看:前年现当代艺术崛起,当代书画作品迅速串红,独领,风头盖过传统艺术品,包括古书画和古董珍玩,很多当代二三线画家的作品居然拍得比古代书画大师的作品还要高得多,一些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的画也被人为地炒高到数千甚至数万元一尺,这是十分不正常的现象。果然,去年调整,首先消散的泡沫就是当代书画。而传统的古董珍玩则相当稳定,甚至出现逆市而上的局面,比如古玉器、古家具、古杂项等。

今年春拍,各大公司的古董珍玩部分都是大获全胜,这也表明,真正的古玩艺术品的价值是不会因为人为的因素而上下大幅波动的,它的曲线是单向向上的。今年很多拍卖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古玩珍品征集困难的现象,一些中小型公司甚至征集不到高质量的古董珍玩拍品,致使拍卖项目出现断裂。这是因为很多藏家经过这次调整,都开始认识到传统古董珍玩的实际价值和抗跌实力,因此,已经建仓的,会继续扩大自己的收藏,还没有介入传统项目的,也将纷纷转向进入这个领域,开始建仓,挤占原本已经稀缺的古董珍玩资源。今年上半年出现的这个趋势看起来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普遍现象。

下半年拍卖市场的走向应该看好,虽然不会再出现所谓的“井喷”现象,局部还可能继续调整,但总体的趋势应该趋于稳定。书画市场经过规范,可以保持相对的平稳,瓷玉珍玩会继续向上的势头,值得关注的热点将出现在高层次的拍品中。我在上一期《收藏・拍卖》杂志分析香港佳士得公司春拍的情况时,特别提到高端艺术品市场的稳定性和增长势头,因为这其实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国外顶级拍卖公司已经看到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出现的泡沫,开始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重新将海外高端买家定位为其主要的客户群。这个现象会持续相当段时间,很可能会成为今后拍卖市场的主流。

上一篇:黄花梨家具盛宴:“读往会心” 下一篇:“艺术长沙”:怪物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