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文献:彰显收藏学术性

时间:2022-05-25 07:52:01

钱币文献:彰显收藏学术性

钱币文献种类繁多

钱币文献类拍品大致可分为几类:钱谱、钱币学著述、图录乃至藏泉拓片等,也包括外国的钱币学文献。虽然在拍场上推出的钱币文献每年仅有百余件左右,但它们却囊括了国内外钱币学家对货币或钱币学领域的整理及著述、钱币著名藏家或机构的藏品图录等,而且这些文献出版的年代跨度从清代至20世纪90年代均有,其中不少是重要的钱币学研究资料。

2010年中国嘉德推出的钱币文献共38件,当中清代钱币文献6件、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钱币文献23件、外国钱币文献9件。清代钱币文献如清代上海千顷书局印行的《古今钱谱》,一函四册,成交价3584元;同治十二年石宜著的《观古阁泉说》,一册,成交价1680元。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钱币文献如1934年纂定《聚泉录什》,成交价560元;1982年初版张惠信著《中国货币史话目录银、金、镍、铝篇》,成交价3920元,等。而外国钱币文献如1966年冈政道著泰星交易株式会社发行《极东の大型银货》,成交价896元等。

北京诚轩2010年春秋两季推出的59件钱币文献中则有4件清代文献、13件外国文献、42件民国至20世纪90年代的文献。其中值得人们关注的拍品如1966年再版的著名钱币收藏家耿爱德(E,KANN)著《中国币图说汇考》,一册,成交价2240元。耿爱德原籍奥地利,1902年赴上海英商银行服务,在华从事金融相关工作长达四十七年,于赴美定居后自费出版此书。全书图文并茂,研究考证细致全面,资料翔实,堪称中国近代机制币不朽之作。此部巨著的出版不仅使中国机制币的铸币历史得以完整记录和保存,还使世人对中国近代机制币及中国货币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拍品为1966年的再版本,保存十分完整,书品良好,是中国机制币研究与收藏的重要参考书籍。

另外,还有中国近现代钱币收藏大家施嘉干1949年编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一册,民国三十八年上海初版,精装本,全书198页,成交价2240元;而1979年台湾出版的一套《刘改造藏近代金银币照片图集》(上、下二册)以1.344万元成交则是2010年钱币文献成交最高的拍品。刘改造先生为国际知名的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收藏大家,其收藏珍品如云,此套书内含刘改造先生三十余年搜集、珍藏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图片一百余幅,其中包括存世仅三至四枚的试铸币珍罕品数种。

学术研究造就名家收藏

倘若细心留意,我们也可在一些名家收藏钱币专场出现的钱币文献中,向著名藏家们偷师学到如何筛选鉴别藏品及维系收藏的学问。如2010年春季中国嘉德冯乃川收藏纸钞专场中推出的14件钱币文献拍品,不但包含国内外的钱币专著、钱币各门类研究参考书籍,还囊括了不少中外钱币图录等,如美国史密夫(Ward D.Smith)1970年著的原版《中国钱币》目录一册及1987年出版的《中国古钞图辑》一册、银行博物馆编全录美国钞票公司印制中国老银行纸币存盘样本的《钱钞精萃》、上海博物馆周详著的《中国古代钱钞》、英国Joe Cribb著的《Money in the Band》(银行货币)、马传德及徐渊著的《老上海货币》、丁张公良著的《中国军用钞票史略》,《中国纸钞目录》、《中国银锭图录》、《澳门货币图录》等等。

上一篇:明清时期的文房吉金 下一篇:重论林良研究的几个问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