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激活作用研究

时间:2022-08-07 02:19:45

阅读期待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激活作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是在不断的进步,这也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良好的阅读期待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合理、恰当的通过课题的导入、情境的创设、关注差异、做出恰当的评价以及积累拓展等诸多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期待的品味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阅读期待的视野也得到拓宽,进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让语文课的教学质量能够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期待;课题导入;创设情境;关注差异;恰当评价;积累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45-02

一、概述

早在1989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再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会上提出了人类在享受社会与科技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和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及时的深刻的反省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一些难以挽回的破坏,要警惕精神家园的迷失。而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传播重要载体的语文教育,更是应该从精确的科技文化转向和谐的生态文化,为下一代传播正能量。其实追溯我国的教育历史,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封建主义以及君主专制等所构成的文化格局中,人们的发展自由是被压印着的,但是压印有事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发人们前进的动力,正是这股动力激发了我国很多的文人去追求那种忘我、无我且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种哲学思想也导致我国的文化传统上表现出一种生态化的教育特点,也可以这样说,我国古代的文明就是一种生态化了的文明。虽然上层建筑作用于意识形态的结果会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等多种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资讯等都把人的精神世界捆绑起来了,若是还用功利主义眼光戏谑、不恭敬的看待文化、理解文化,那么其实也是对历史以及文化的玩弄与颠覆,而《新课程标准》正是在时代精神与传统教育的碰撞中所产生的,所以天发挥着引领人们关注作为生命体的人的发展以及成长,而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期待的现状

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主流文化就是网络文化,其最要的载体就是以音像,而这种文化对我国传统的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是有着十分巨大的冲击的,而现在,这种冲击已经危及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的视野多都被一些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的网络小说、动漫等所局限了,这也导致师生之间的文化对话更加的难以进行,让语文课堂的人文价值逐渐的被削弱了。

2、从教室的角度分析

我国一直是应试教育,长期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桎梏下的语文教师,很多率性都很难在课堂上发挥出来,渐渐的,教师身上的文人气质也会被磨灭掉,教师自身的阅读视野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从以往涉猎很广泛的文学读物中局限到教材与教辅资料上,同时还有很多反锁的事务性的工作,这些都会让教师逐渐的弱化阅读期待的心理,这样一来,又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期待,最终会很严重的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恶性循环,对学生和教师都不利。

三、运用阅读期待的理论思考

1、概念的界定

其实,“阅读期待”这一词是来源于接受美学的,也就是接受者在某种外部与内部因素诸如问题、动机以及兴趣等因素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对下一次阅读的期待。但是若是教师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时候又会很轻易的发现,其实它是接入了其他的读者也就是教师与阅读的同伴。所以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来,教师的介入程度以及介入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身的阅读效果,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期待视野”,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进而促进学生和作品之间的了解与深入,让学生可以在十分有成效的阅读活动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阅读“期待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

2、理论基础

(1)是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迫切需要

其实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已经比较明确的对“阅读期待”提出了规定,也就是要提倡多角度的且有创意的阅读,让教师巧妙的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以及批判等多个环节,来不断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阅读质量能有所提升。著名的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也认为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他所带的学生有没有阅读的愿望,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期待在教学中的作用。

(2)是和谐课堂 教育生态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观也是在不断的进步,现在的教育观以及从过去的强调教材的单因素转变成了重视教师、学生、内容以及环境这四个因素的结合,让课堂变得更加的合理、生动。而阅读期待正式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互相生成的一种关系,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品质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高效,也让学生更加的享受课堂的教学。

四、将阅读期待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的策略

1、课题导入并激发阅读期待

首先从教材来看,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题目,而题目也正是最先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的,同样也是最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的。正是由于题目具有这么多作用,所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题目就是它的灵魂,因此教师的教学就应该最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先引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的读懂课文的内容,真正的理解课文的中心。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反复对课题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的阅读激情可以不断的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首先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会觉得很奇怪、不理解因为皇帝应该有很多的衣服才对,为什么还要写皇帝的新装呢?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像“大家想一想皇帝的新装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写皇帝的新装呢?皇帝有那么多的衣服为什么要专门写这一件新衣服?……”这类的问题,因为课文的题目首先就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教师在进行恰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期待去阅读这篇文章,想要在文章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接触他们心中的疑惑。确实,在中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像这篇课文一样的童话故事,这类文章具备生动的形象性以及巨大的语言张力的文章,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的瞎想与阅读空间,引起学生一系列的疑问与联想,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与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增加了,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2、创设情境并制造阅读期待

其实语文一直是一门具有十分强的文学性的学科,所以在语文教材中就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情感等待着学生们在阅读中自己去体验,同时也具备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着学生们自己主动的去挖掘,因此怎么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氛围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构建一个类似于充满着强大引力的磁场,通过这些来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可以产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激情,这样一来就可以为阅读期待提供更多的动力,课堂也就会更高效。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播放国际歌,让学生先领悟一下法语到底是什么样的语言,然后再根据文章的标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如果大家现在都长大了,并且成为了一名教师,那么在你们要上的最后一堂课你们想教给你们的学生一些什么?想告诉他们一些什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不仅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融入到课文的角色当中去,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的积极、热烈。

3、关注学生差异并保持阅读期待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学生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对“阅读期待”的理解也出现很大的差别,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期待统一定式。教师在开始教授学生一篇课文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一名教师的指导下也会因为自身的差异而产生或是体会到不一样的感悟,有时甚至是同一名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中对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感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持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在学习《珍珠鸟》(七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时候,讲解到“一个小脑袋探出来”这一句话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学生们一般都会说“探”字用的好,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探”字用的好,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探的恰到好处”;有的学生会说“探字表现了鸟的羞涩、腼腆”;有的学生会评价说“比较简练、生动、形象”;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读落字的时候要读的轻且快”。通过学生们的探讨,不仅从很多的不一样的角度认识了小珍珠鸟的淘气可爱,还对“探”字的使用有了很深的感悟。从学生们的不同的回答就可以看出这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所导致的,同样也正是由于学生们的差异,才可以很好的保持了他们的阅读期待,进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有生机、有活力,同时也更加的高效。

4、恰当评价并及时调整阅读期待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去主动的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可以每时每刻都可以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比如在学习《海燕》(八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对文章中的海燕和困难做斗争的场面进行多描绘,从修辞手法、抒情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结合着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过的一些和困难做斗争的有关的文章,教师再加以点评进行鼓励,学生在受到了教师的鼓励之后,就会有学习下去的动力,就会自我调整,最终可以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对阅读有新的欲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积累拓展并延续阅读期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经常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因为语文的学习是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与课堂的,所以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不能被课堂与教材所禁锢,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并协助学生拓展空间,从课内期待延伸到课外去,从课文上的文章延伸到课外的读物中午,为学生的阅读期待创造更大、更广的空间,这样的话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的得到提高。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可以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以“寻找春天的足迹”为主题组织一个为期半个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分组合作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去“搜集、采访、餐馆、课外阅读”等诸多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受春天是怎样慢慢的靠近我们的,是在哪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小角落偷偷的绽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天是怎样悄悄的来临、怎样悄悄的吹绿的大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的了解春天大地是怎样复苏的,同时也可以更加的重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增加对春天的热爱。。再比如,在介绍一些关于春天的或者是描写春天来临的格言以及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编制一些以“春天,你在哪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与作文作品集,也可以办一期“春天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掌握的有关春天的知识或者是生活小技巧。还可以做一个春天故事讲述的活动等等之类的。或者还可以专门为学生安排一节“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活动成果展示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期待能被激发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研究,让自己的课堂可以更加的吸引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参与互动,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更加具有活力,教学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学生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燕兰《让“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学周刊,2014(04):5.

[2] 吴思剑《用阅读期待优化语文课堂结尾》广西教育,2013(10):1.

[3] 陈彩霞白继芬;《“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小学教学研究,2003(07):5.

[4] 刘国琴《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1)20.

[5] 冯声扬《“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珠江教育论坛,2010(08):30.

[6] 任蓉《善用阅读期待激活语文课堂――浅谈新课导入中的阅读期待》内蒙古教育,2008(10):15.

[7] 栾成勇《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2)15.

[8] 苗玲《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精彩》小学教学参考,2008(05)05.

上一篇:一题多解拓展思路 下一篇:培养数学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