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已成为人类共同遗产

时间:2022-08-07 01:24:35

端午节已成为人类共同遗产

2004年春天,当时我正在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一天,我的朋友――韩国历史民俗学会会长朴京夏先生给我打电话,说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代表许权(音译)要见我。我问什么事儿,他说先生想和我聊聊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当时我正在从事文化遗产研究,能见到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领军人物,当然是件好事。所以,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来到中央大学时,韩国的几位同仁已经等在那里。老朋友朴京夏一见面,劈头盖脸就给我提了一连串的问题:韩国江陵端午祭要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政府反对,中国学者反对,中国网友也反对。你是什么态度?他连珠炮似的提问把我弄懵了。我想:“这是哪儿的话呢?”他看我真的不知道,就把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在中国引起的轩然大波的事儿复述了一遍,说完问我:“你什么态度?”我笑了:“当然支持。”

我的回答似乎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忙问为什么。我说:“很简单,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随着人口流动而流动。所以端午节尽管发源于中国,但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也有。也就是说,它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所有有端午节的国家,大家当然有权申报。非遗如果只能是产出国申报,那么中国和佛教有关的东西――七月半鬼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傣族泼水节都不能报了――因为这些节日均源于印度。再说,申遗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如果只能中国申报,岂不与非遗保护宗旨背道而驰?”朴京夏是个直性子,听了异常兴奋:“终于听到一个中国人支持韩国申报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7年了。7年间,我在中央台、北京台等多家电视台都做过有关端午的节目,而且,每次都会谈到韩国江陵申遗问题。许多网友之所以反对,恐怕还是因与学界缺乏沟通而引起的文化误读。为什么我们要支持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呢?原因有四:

首先,端午节虽然发源于中国,但随人口流动,这一文化已流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流出时间不同,流出地不同以及流人地的文化传统不同,世界各地的端午文化也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端午文化。如越南端午节基本源于中国汉代,日本端午基本源于中国唐代。从传人地看,南亚诸国沿用的基本是中国南方的端午传统,而日韩朝等国所沿用的基本是中国北方的端午传统。这些独特的端午文化本身就成就了世界端午文化的多样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的端午节既非中国所独有,更不是中国的文化专利,而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人类共同遗产”,需要全人类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不但应积极鼓励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同时也应积极鼓励那些有端午习俗且保存较好的国家申遗。在这件事上,中国应该体现出泱泱大国的气量。

第二,有人认为韩国端午申遗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文化抢注,这同样是一种误读。因为从操作层面看,韩国申报的是韩国江陵的端午祭,不是中国某地的端午节,并不存在抢注、抢报问题。

其三,从制度层面看,即或韩国申报了端午祭,也不影响中国申报端午节。后来的事实也已证明,此后在中国申报端午的过程中,并没遇到任何阻碍。

其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韩国申遗打破了中国文化的安全。我想这同样是个误解。韩国人过端午祭,是因为他们喜欢端午。喜欢端午文化的潜台词就是喜欢中国文化。一种文化被人喜欢,说明这种文化是安全的,因为它正受到所有喜欢它的人的保护。一种文化被人喜欢,说明创造这种文化的人也是安全的,因为文化的认同,使你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成为他的朋友,并受到他的关爱与保护。别人喜欢你的文化,并有着深深的文化认同,说明我们中国文化并不存在不安全的问题。相反,如果人家不喜欢中国文化,或是该国政府不允许本国人使用汉字,不允许本国人过端午祭,过中秋,我想,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文化怕是真的出现了安全问题。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寻找古羌文化的“根” 下一篇:龙:嘉兴人的先祖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