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山伯歌》

时间:2022-09-13 11:32:17

“在鄂东南地区,遍地山歌唱梁祝。”湖北民俗学者费杰成对本刊记者说道。又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惊天动地之爱情故事,可这不是老生常谈;又是民歌,可这不是广为人知的民歌。

《山伯歌》在湖北省东部沿江一带不知道已经流传了多少年,没有人能考证出来。爱情故事还在,但是传唱爱情的他们却渐渐老去。他们是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淳朴乡民。他们曾用地道的鄂东方言唱着曲曲哀婉悲痛的歌曲,或是充满道德训诫的民歌。他们曾经活跃在鄂东大地,是民间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没有走出过鄂东这片古老的土地,但他们凭着自己的无限想象,诗意地认为祝英台是湖北阳新人。他们说,在境内的富池镇有个祝家庄,那里还有祝英台留下的遗迹。他们淳朴善良,他们相信“千里姻缘丝线牵,男婚女嫁要有缘,不信但看梁与祝,二人两世不周全,到了三世再团圆”,以至于最终书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死又转世重聚,大悲大团圆”的绝唱。

2011年3月初,得知在我国湖北阳新和武穴一带民间广泛流传一部独特神奇的爱情民歌《山伯歌》,本刊记者前往湖北阳新等地采访报道。

兴国州:女娲炼石补天之地

3月份正是春暧花开之时节,阳新县遍地开满油菜花。

阳新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是丘陵山区。这里河湖众多,星罗棋布,有“百湖之域”和“鱼米之乡”的美称。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和阳新采茶戏是阳新人民的骄傲。到达阳新县的下午,阳新县文化馆馆长李祥斌激动地介绍说:

“阳新采茶戏上了2011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这是阳新的一件大事,阳新的宣传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让全县人民关注戏曲晚会:采茶戏上春晚了。

阳新历史悠久,古称兴国州,西汉高祖六年建治,与鄂州、黄州、蕲州并列为古鄂东地区的四州。兴国州包括今天阳新、大冶和通山等地。阳新地区在建治之前便产生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相传这里是女娲补天之地。《山海经》记载,女娲在兴国州炼五色石补天。当地传说女娲补天,有的地方补得不好,便指引当地老百姓在正月二十煎粑“补天”。至今,每年正月二十煎粑“补天”的民风民俗仍然完整地保留下来,以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鄂东南地区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区域民俗文化研究的薄弱地区,民俗文化的疑案甚多。”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鄢维新说道。

在阳新流传的乡村民谣一“磨麦,擀面,做粑,待客”与人类初古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起”极其相似。阳新的“过岭歌”“怒颈歌”直唱得青筋暴跳,说是告诉居住在崖里的火神佐佑其五谷丰登。费杰成耐心地介绍当地的民俗文化。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医院打完针回来。退休后,他仍孜孜不倦研究鄂东地区的民俗文化。他说,兴国州居民多从江西移民而来,治所频繁变更,区划亦吴亦楚,以致造成今天境内“九板十三腔”,方言孤岛林立。民间习俗交织着楚风吴雨。

《山伯歌》便在这样一个神秘的文化圈内流传。当地谚语说道,“一部山伯歌,出生唱到老。”然而,时至今日,这歌声这情长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歌者夏翠莲、潘万清和罗细香

3月8日,记者到达阳新县黄颡口镇宏周堡村。村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乡村。装饰光鲜的二层楼房到处可见。盖新房是当地人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新房,当地的男青年不容易娶到老婆。村子都空了,庄稼地荒废了。偶尔听得几声人们交谈的声音,是一户人家正在装修新房,稍显热闹。阳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穷则思变,绝大多数老百姓翻山越岭走出阳新去往全国各地打工,因此,阳新县成为闻名东南沿海的打工大县。

“阳新鞋匠”是湖北省劳务输出的品牌,并被拍成电视剧即将登陆央视。

宏周堡村的常住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守着一个没有生气的村子。而就在这个村子里,流传着记者所要寻找的《山伯歌》及其传唱者。村里的老人心里都有一部《山伯歌》,每个人都能哼唱一两段,夏翠莲老人便是其中出色的歌者之一。

“一想梁兄日落西,似于刀割在心里,天边想得地边转,梁兄一人受孤身,想碎心肝哥不回。二想梁兄正黄昏,渔翁收钩鸟投林,鸳鸯对对交头睡,可恨梁兄不回程,我与梁兄两离分……。”

“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唱《山伯歌》了。”夏翠莲对本刊记者说道。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断断续续唱了《山伯歌》中的几个片段。伴着歌声,她沉浸在那个久远的调子里,诉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唱一段,停一下,给记者解释她所唱的内容。

时光倒流60年,夏翠莲风华正茂。青年时代的她是个外向的女孩,热爱唱歌。村里有个戏班,她还跟着戏班唱过戏。那时候她对唱歌的痴迷,一如今天的青年男女对流行歌曲的追捧。嫁到宏周堡村后,她成了最出色的歌者。有时候,整个村子里都回荡着她的声音。下地干活休息时,她亮起嗓子唱起来,村里的女孩儿们围在她身边跟着哼唱,村里的男人也挡不住这些民歌的魅力,放下男人的豪放,唱起了凄美动人的《山伯歌》。

村里的女人们不识字,全凭记忆记住歌词。2980多句歌词,句句情长,镌刻在这些朴实的农村女人心里,永不磨灭。如果没有人再提及,她们再也不会唱出来。当记者要求夏翠莲唱两段时,她的脸上写满了惊愕。夏翠莲说:“这样的歌,现在还有用?”她的儿孙满堂,却无人能传唱《山伯歌》。

“”期间,《山伯歌》被贴上了资产阶级糜烂思想的标签,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不许唱《山伯歌》,谁唱就抓谁去游行。”这样的声音充斥着这个小小的村庄。夏翠莲自然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唱了,如果想唱,她便躲到村子后面的山上唱。

“那个年代不是想唱就唱的,谁唱就会遭难。”夏翠莲说道。

为了帮助记者找到一本《山伯歌》,老人花了三天时间跑了附近好几个村庄,终于从熟人那里找到一部印刷版的《山伯歌》,里面并没有记载《山伯歌》的形成年代。

同村的村民潘万清老人得知夏翠莲找到了一本《山伯歌》,借了过去,用两个晚上完整地抄了下来。年近八十岁高龄的他仍然要下地干活,子女在外地打工,他担起了所有农活。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盖起了新房,一家人平平安安。

“不干没办法,要生存。”他说道。他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山伯歌》“十点药方”一节:听说梁山伯病重,祝英台点药方为梁山伯治病。祝英台“砚池磨墨写药方”,她“乱写几句巧药方,相劝哥哥莫思量,你在家中把病养,病好来到我家乡,姻缘之事再商量”。

“一点老龙角一双,二点凤凰脑上浆,三点金鸡脚掌黄,四点蚂蝗肚内肠,五点无风自动草,六点炎天瓦上霜,七点蚊虫胆和心,八点婆婆嫩奶浆,九点千年腊肉汤,十点万年不老姜……”

但这药方根本不存在,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念。命中注定,两人今生今世有缘无分。祝英台说,药方是宝本难寻,除非仙女下凡尘,只有奴家心肝胆,方可救得我梁兄。唯有用祝英台的命才能换得梁山伯的命,字字带血,长恨无绝期。

在他们那个年代,潘万清是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人。年轻时的他也喜欢唱《山伯歌》,唱几天几夜都不 嫌累。当从繁重的农活中挣脱出来,发现已经埋没20多年的《山伯歌》,他似乎找到早已丢失的信念。

在距离宏周堡村14里的黄颡口村,罗细香老人也是《山伯歌》的歌者之一。她痴迷唱歌,《山伯歌》是她的情感依托。她对本刊记者说:“《山伯歌》重仁义道德,讲良心,能让人找到寄托。”

她出生在动乱的1940年代,年轻时喜欢唱歌。她不识字,但能唱当地的民歌500多段。“我一边唱歌,一边纳鞋垫。”罗细香说。但是罗细香的丈夫却一直反对她唱歌,他认为妻子唱歌是不务正业。

“每次去唱歌,老头子(她对丈夫的昵称)就跑过来骂我,不许我唱。”罗细香说道。她唱了一辈子,他反对了一辈子。

《山伯歌》可以寄托灵魂,安顿心灵。虽然她不识字,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她会拿出《山伯歌》的手抄本,对着字唱。通过唱歌,罗细香也能认识一些字了。在记者的要求下,她从枕头底下翻出来一本用钢笔抄下来的《山伯歌》。没人听她唱,她就是对着这个手抄本唱,《山伯歌》是她心中的道德标准。守望者:缘起《山伯歌》

《山伯歌》是一部七言长篇叙事体民歌。一句七言,五句一段。

“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动人,音调和谐上口,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唱、修改、补充、整理,日臻完善,是一部极为少见的民歌,整部民歌一共2980句20860字。民歌中的语言均是鄂东南地区方言。”缘起《山伯歌》,湖北省阳新县黄颡口镇初中语文老师严俊在百度百科编辑了《山伯歌》词条。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大人说起过这本颇具神秘色彩的《山伯歌》,好多结过婚的女人都会唱。调子很忧伤,只是那时还不太懂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严俊说,到了今天,一切早已时过境迁。《山伯歌》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11年前,他到表兄家串门,无意中看到《山伯歌》。严俊对记者说:

“那时表兄正在家中偷偷地抄写这本民歌,于是我就在他那里借了过来,看后也想把这本《山伯歌》给抄下来。”但是由于《山伯歌》太长,他忙于教学,所以仅仅抄了一小半就停了下来,后来还是表兄帮他抄完的。

由于阳新县地域辽阔,“相隔三五里,各处各乡风”,在传唱的过程中,唱词也渐渐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因此《山伯歌》在阳新流传着多个版本,虽情节相仿,表达方式却同中有异,尤其是文学语言随地域不同而风格各异。

“民间长诗的传播,首先是要便于记忆。一般的民间长诗都是按照故事的发展而铺陈,但是《山伯歌》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完成故事的叙述。它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比一般的叙事诗要高出许多。”费杰成对本刊记者表示。从1970年代起,他便开始记录《山伯歌》,并在2009年出版的《兴国州民俗考略》一书中收录了整理版的《山伯歌》。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鄢维新表示,学术界一直以为,中国的民间文学(民间戏曲除外)长于叙事,拙于抒情,或者说不习惯于描叙人物内心世界。但是《山伯歌》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例:当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已许配马家时,梁山伯死后祝英台去梁府吊孝遭梁家二老责骂时,都出现了大篇幅的心理描述。

“我读过数十部湖北民间叙事长歌《梁祝》,此为首见,其价值可想而知。”

《山伯歌》分为十程、二十四绣、十想、十叹、十杯酒、十劝、十送、十二月相思、十点药方等环环相扣的篇章,而这些篇章又可以独立成章。一部《山伯歌》其实是被分为若干首独立的民歌来传唱的。

《山伯歌》除了在山野劳动时传唱外,有时也在民俗仪节中演唱,因此,这时的《山伯歌》也就成为当地老百姓用来“娱神”的“神歌”。调查发现,在阳新县龙港镇紫金山一带,多见以村湾为单位,在“腊祭”等活动中唱神歌,《山伯歌》便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其演唱场地选在村族宗堂内,将板凳摆成六方阵,人坐六方围着火塘。

“唱《山伯歌》之前,歌师要去取火。那个取火的过程极为神圣。老百姓认为,现在用的火是不洁净的,所以,歌师要用石头火镰打出火种,俗称‘新火’,然后点燃火塘,以示圣洁。开头唱《诗经》等比较古老的民歌来请神,唱到半夜就唱《山伯歌》,这就是娱神。唱到高潮,人们要打起声声哦嗬,歌师与歌手将衣服脱下捆成包包,在火塘上空抛丢互接,说是燎祛邪秽。”费杰成说道,“一般唱民歌的村庄民风淳朴,有些民众为什么信神?事实上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我认为将来人类要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亲近,不然这个世界就会乱。”

“一部《山伯歌》,出生唱到老。”费杰成说道,阳新的老百姓不是今天学了明天就停,也不是一下把整部《山伯歌》全背会,而是凭着性子、饮着山泉、挑着日月、流着大汗、捂着体温,用生命去构成一则诗的风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将它铸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山伯歌》:歌里歌外都是爱情绝唱?

《山伯歌》这部作品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过去它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象征。打工经济冲击了乡土观念,为了生活,人们聚少离多,《山伯歌》所宣唱和赞扬的沧桑感情还能各安天涯吗?

一部《山伯歌》被视为珍品。人们敬仰这部作品。但是,时光荏苒,改变了人们的容颜,更颠倒了社会风尚和价值观,时代的发展不再需要古老的歌谣来温暖人心了。

“民歌是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心声,一首好歌的流传,要经过数代人或数千人共同的创造才能保存下来。”费杰成说道。但是一首民歌的没落与衰亡却能在一瞬之间。

“村里人的唱歌形式很多,赛唱,互相唱。晚上纳凉的时候,大家一起唱,在水塘里洗衣服的时候也在唱。他们唱,我只是在听。”阳新县黄颡口镇宏周堡村小学教师陈强说道,《山伯歌》很好听,很多老人怀旧,偶尔会唱起来。

那还有多少人愿意唱《山伯歌》这古老的歌谣?费杰成说道,民歌一代代地传下来,传到今天断裂了。这些东西的萎缩是必然吧。

《山伯歌》以后肯定会消失。

“我出生在这儿,如今又回来工作,从没有听人唱起过《山伯歌》。我们这些生活在其中的人都遗忘了它,谁还会记得它?”黄颡口镇初中英语教师潘希娇说道。2009年大学毕业后回乡支教,之前她并没有听到当地人唱过《山伯歌》。

“我爷爷说,民国时期,《山伯歌》公开印刷传唱。”严俊说道。他把《山伯歌》的资料传到黄颡口中学的QQ群里面,第二天,老师们都问他《山伯歌》是什么。年轻人要是唱《山伯歌》会觉得很奇怪、很老土,年轻人喜欢流行歌曲,用方言老歌会很老土。

“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民间歌曲的生长,只要有风的地方,就有民歌播撒的图腾。”费杰成说道,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民歌,真不可想象这个地方是否还有生命的存在。”

就像彩虹衬托出天空的美丽和蔚蓝一样,民歌映照出了乡民的灵魂图腾。黄颡口镇中学语文老师严俊说:“我会把这部《山伯歌》从头到尾再抄一遍,请学校的音乐老师帮忙,把谱子谱出来。既然它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并且安慰了一方老百姓的心灵,我们就应该让后人知道,这里曾有一部人人传唱的《山伯歌》。”

(本文在采写过程中得到了阳新县文化馆馆长李祥斌、阳新县黄颡口镇太平完全小学毛推强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上一篇:端午节名出现于唐代 下一篇:四月风水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