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十二五”时期农村土地规模化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07 01:23:59

关于黑龙江省“十二五”时期农村土地规模化发展的思考

摘要: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探索新时期土地规模化发展之路,对推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建设意义重大。本问归纳总结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时期农村土地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十二五;土地;规模化;发展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一系列变化促使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土地制度开始进入转型期。《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容中适时提出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2011年1月,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关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问题”上进一步指出,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实际来看,发展现代农业,第一是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机械化耕作的前提条件是耕地成方连片,实行规模化经营。而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从而让土地真正“活”起来。由此看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探索新时期土地规模化发展之路,对推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规模化发展是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1.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农民增收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土地转出方在获取不低于一般收益的同时,通过其它就业再次增收;土地转入方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获取规模效益。

目前,土地分散不连片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障碍,小规模土地生产成为制约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项目需要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破解现行土地经营制度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集约化的制约。

2.黑龙江省有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1)耕地面积大。全省拥有耕地1.81亿亩,占全国耕地的十分之一;农村人口人均耕地10亩,人均占有量列全国第一位。适宜机械化作业,有益于先进技术推广普及。

(2)适宜发展规模经营。黑龙江省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9.3%,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736.3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位居全国各省首位。

(3)垦区有规模生产成功经验。黑龙江省有全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土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收获已经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2010年垦区与地方共同组建农业合作服务组织94个,“代种、代耕、代收”作业面积3214万亩。

二、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经历了由小规模、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过程,目前呈现出速度加快、类型多样、主体多元化、 期限短、流转价格低等特点。

1.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1987年)。这期间,是黑龙江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始阶段,农民对国家赋予的土地承包权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缺乏认识,部分农民把土地委托给亲朋代耕,个别农民甚至弃耕而被其他农民捡种,但面积都不大,流转收益很少。

第二阶段(1988年—2003年)。这期间,农民承包地除需缴纳农业税,还需缴纳提留、统筹和“两工一车”等费用,加之集资、摊派等农民负担大多按承包地面积收取,种粮成本偏高。农民小规模转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积极性不高,较大规模转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能力不足。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发展缓慢,流转的土地规模小、期限短。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国家免征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之粮食价格恢复性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大幅度提高。各级政府适时把握农村政策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有利时机,引导、扶持农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2010年,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263万亩,占农民家庭承包面积的26.1%。

2.四种主要新型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形式

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归根起来主要有四类新形式。一是转包大户经营。即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另一农户经营,双方协商、议定流转收益和给付方式,原土地承包权属不变。这种形式最为普遍,主要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农机大户集中。如2008年齐齐哈尔市大户经营350.5万亩,占全市规模经营总面积的60%。二是农村合作组织租赁或股份合作经营。即村集体机耕队、农机合作社和其它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农户手中租赁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吸纳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实行集约经营。提高了机械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使农户有效地规避了自然和市场风险。如2008年五大连池市新发乡德安村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对2000亩的地块统一经营管理,平均亩产大豆380斤,超出常产120斤。三是龙头企业带动经营。当地的一些龙头企业为了保障原料供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农民的全部或部分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进行规模经营。如克山县金鼎亚麻集团在西建乡等5个乡镇建立10万亩亚麻种植基地,确保了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带动了规模经营。四是场县合作共建带动规模经营。农场发挥农机、农技等优势为地方农民代耕土地,实行统种、统管、统收等“三统”,或规模租赁地方耕地,统一经营。如2008年北安市海星镇岚光村1800亩土地交与建设农场八队统一耕种,分户核算。

三、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土地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目前,黑龙江省多数地方土地权属不清、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流转期限短、相当一部分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农村土地流转没有可操作的价格标准、流转的行为和程序很不规范、规模经营融资难。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当务之急。

1.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农村土地承包地块的面积、地理位置和权属证书等落实到户,把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要求落到实处,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为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制度基础。

2.加快建设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解决地从哪里来、往哪里转的问题,使土地转出、转入双方实现“无缝”连接。解决转出土地后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使农民在转出土地同时,就地登记进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优先接受技能培训,充分实现二次就业和创业。

3.制定出台引导、扶持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

奖励实现规模经营的组织和农户,调动其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协调金融部门,为转入土地的组织和农户提供金融支持,解决适度规模经营生产资金不足问题;为转出土地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产业。

4.规范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和程序

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及时处理土地流转中产生的各种纠纷,严肃查处侵犯规模经营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自和截留、扣缴、挪用流转收益的违纪行为,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

5.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带动规模经营快速发展

继续利用好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资、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培育一批大型种植业合作社。集中项目资金,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实力。

6.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依附作用

落实好农民工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照顾留守儿童等政策,使之享有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淡化和消除农民将土地作为失业和养老保险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黑龙江省省委办公厅《情况通报》2011年第一期《关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问题》吉炳轩.

[4]《学思录》“土地问题是根敏感神经”、“执行政策必须吃透政策”,吉炳轩著.

[5]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黑龙江省省委政研室《实事求是(2008年调查研究论文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专题研究.

[7]《2008年黑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汇编》“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必然选择”杨信、“在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姜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在实践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范志国.

上一篇:“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经济发展的探讨 下一篇: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