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8-07 10:44:47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参与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通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在课堂合作中,师生能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合作,通过小组、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硝酸的性质》。

教师:两个小组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其他小组能否作出评价?

[总结]三、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过渡]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之前学习的盐酸、硫酸(稀硫酸和浓硫酸)都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那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如何?

[小组任务3]请同学们设想并查阅资料得出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

[学生]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不同小组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讨论结果,分析总结。

小组A:我们类比于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情况推测:硝酸可以与某些金属反应,比如当浓硝酸与铜反应时放出的不是氢气,而应是氮的氧化物。但稀硝酸与金属(铁、铝及铜)反应,我们查阅了课本 和资料生成是一氧化氮不是氢气,为什么?

三、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表现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问题交流讨论,相互启发。比如对“如何使变黄的硝酸恢复为无色?”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小组提出加水,有的小组提出通入氧气。然后师生互动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答案。在讨论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有一小组提出: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放出的是氢气,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为何放出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氢气。另一小组举手示意说“我们小组来回答你的问题……”整节课讨论的氛围很浓厚。

参考文献:

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州高级中学)

上一篇:三位一体,打造优质课堂 下一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