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点“辩证法”

时间:2022-08-07 10:17:54

5~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区别“善恶、美丑、好坏、优劣”的能力和观念。但少年儿童在“单纯”中,易产生“偏执和片面性”。因此,做家长的对孩子从小讲点“辩证法”,培养他们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他(她)是‘好人’还是‘坏蛋’?”

孩子从一些文艺作品中看到的人物脸谱总是好坏分明的。在实际生活里,他们往往也会简单地以“好人”“坏人”去将成年人对号入座。如小明的父母闹离婚,其父亲态度蛮横,有一次竟动手打了妻子。小明事后悄悄地问妈妈:“爸爸是好人还是坏人?”小明的母亲是个理智的知识女性,她很冷静地对7岁的孩子讲:“你爸爸打人这件事的本身,是野蛮的和违法的。但我在争吵中说了过头话,伤了他的心,触动了他的痛处,也是不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好人’也常有做错事的时候,品行恶劣的‘坏人’也有改掉恶习的可能……”

孩子对“人”的辩证观,有利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即对“好人”也有三分戒心,不至于在放松警惕中上当受骗甚至被伤害。

“咱家是穷还是富?”

这也是许多孩子向家长提出的问题。有些爱虚荣的家长会说:“还用问?人家有的,咱家也有,爸爸什么时候没满足过你的要求?”也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发愤图强,也可能走另一个极端:“咱家是典型的平民百姓,全指望你长大有了出息挣大钱呢!”

以上两种说法都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前者可能会使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后者可能会使孩子从小产生自卑,盲目地去“为钱”而奋斗。

科学地讲,不论“富家”还是“贫户”,都应对孩子讲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金钱辩证观,让他们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和金钱与创造、金钱与知识、金钱与生活、金钱与人生的辩证关系。

“我是‘白雪公主’还是‘丑小鸭’?”

儿童期的孩子,相貌往往还不定型,审美观还不成熟。有些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易由对自我相貌的认定而反过来影响到心理和行为。

一些家长在欣赏自己的“宝贝”时爱说他(她)长得多么多么帅气、多么多么漂亮,这就强化了孩子的爱美和注意穿衣打扮的心理,分散了对学习的注意力;也有些家长对相貌一般的孩子持贬低的态度,为孩子起个挺难听的绰号之类的。

孩子的过分“自我感觉良好”和“缺陷性自卑”都会对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相貌辩证法”的教育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那些漂亮和“特困难”的孩子,更应帮他们看清在相貌之外还有更美的人生境界。

“我是‘笨蛋’还是‘天才’?”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在初、高中的优秀学生考上大学后,因成绩不佳导致情绪一落千丈,有些甚至发生心理疾病而严重地影响到学业。这些青少年往往是在中、小学时期一直认为自己是“天生的聪明”“高人一等的天才”,到了大学才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天才”心理受到重创,以致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这些孩子的心理定型,与少儿时期家长的一味片面夸奖是有关的。

还有一类恨铁不成钢的家长,见孩子学习差,便贬斥他们是“笨蛋”“蠢材”“木头脑袋”等。久而久之,孩子在自卑中越发对学习打不起精神来。

“聪明与愚笨总是相对的”。家长应用辩证观去引导孩子刻苦学习,多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随便赞扬和批评孩子,随时发现和调整他们的自卑和自傲心理,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对孩子您过于紧张吗 下一篇:面对孩子 轻轻放下你拾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