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07 10:09:37

校企联合培养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各地各高校的重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高质量的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动漫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以校企联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符合校企双方,乃至于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动漫行业发展与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将动漫行业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几年间,中国的动漫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各省动漫基地、动漫主题公园等项目纷纷上马,几乎所有的高校均设置了与此相关的专业,逐步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到产品研发再到市场运营这样一条相对完整的链条。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1年,我国动画片年产量已突破26万分钟,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我国2011年动漫产业产值621.72亿元,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比“十一五”末至少翻一番。动漫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纵观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与美、日、韩等动漫强国相比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和弱势地位,摆在中国动漫产业面前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政策机制不健全、行业体制不科学、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不完整、人才缺失、原创稀少缺乏文化特色、制作粗糙缺乏竞争力、定位不准缺乏市场等方面。而所有制约我国的动漫行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型的因素,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环节——应用型人才的缺失。

(二)校企联合培养动漫人才现状浅析

高校是动漫专业人才最重要的输出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左右着动漫行业能否获得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动漫类高校和企业逐步走向一起,建立了规模不等、程度不一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然而,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因为自身的观念、性质和利益等多方面矛盾性因素,导致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新举措、新模式未能真正践行,使得当前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仍以单方面的学校教育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不仅意味着高校需要承担全部的来自于招生、培育和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更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距离企业实际需要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根据相关调研显示,当前动漫类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情况,呈现出以下状态:

1、没有合作:校企间没有实质性合作,或者是没有任何显性合作,约占总数的18%;

2、浅度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在少数领域有一些合作,但这种合作表现为随意性或表面性,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合作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合作关系处于较浅层面,约占总数的62%;

3、专项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双方都获得了一定的实际利益,约占总数的15%;

4、全面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已经在机制设置、技术交流、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招生就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成为全面、深度、稳定的利益共同体,约占总数的5%。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缺乏利益驱动,不愿参与校企长效合作。企业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的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学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合作育人意味着企业将作为培育主体之一,在课程与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长期投入,无法获得快速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承担学生跳槽、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其次,高校传统育人观念束缚了机制的革新力度。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的中心。对于市场特征尤其鲜明的动漫专业来说,从专业设置到课程改革、从培养机制到教学方法等人才培养全过程,都需要进行大力革新。

再次,缺乏切实可行的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实际操作办法,都是近年来相关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决定了既有的合作模式缺少通用性、规范性和推广性,校企双方均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科学调研与分析总结。

最后,缺乏中间机构的推动和政策保障。目前的校企合作,几乎都是学校与企业相互自发的行为。虽然政府和相关机构逐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譬如缺少规模性和政府导向性、没有建立健全的中介机构和协调机制、政策抽象笼统缺乏实际操作细则、保障制度空洞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二、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类型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决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效果与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核心环节则体现在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合作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以及合作教科研的成果等方面,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前提。只有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才能准确把握行业对学生从业能力的需求,进而实现知识结构的合理划分,并由此确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高效的课程体系,最终完成顶层设计。

应用型人才是指学生经过培养,具备专业和市场导向下的多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纵观动漫产业全过程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主要表现在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和市场营销三个层面,反映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特征。因此,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可以定位为应用技能型、应用研究型和应用复合型三大类。

三类定位是彼此独立的。应用技能型突出培养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并形成较高设计与实践制作能力的人才,核心知识结构反映在美学修养和专业软件操作两大块;应用研究型主要培养具有较高学术修养和行业素养的人才,能够深入研究产业文化与行业发展规律,拥有出色的创意研发能力,具备一定的新观念、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水平;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其对岗位的驾驭以及与市场的融入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下,通过其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强劲的学习能力,游刃有余地适应动漫行业从研发、制作到营销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角色转换。

三类定位又是彼此关联、层次递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就只能进行机械的生产而沦为制作工具,如果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缺乏创新精神,制作的动画产品必然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同样,应用研究型人才研发攻关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对动画制作规律和生产方式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民族文化和市场发展规律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的,不能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而正是由两者的充分结合,最终构成复合型能力。

由此可见,对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在产业链的三大环节有重点地全面体现,这也最终决定了校企之间需要形成政府积极推动、学校大力革新、企业多点介入的市场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建立起“三方联动、立体多元”的联合培养新模式。

三、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问题的把握

校企双方根据各自实际达成合作协议,组建由双方参与的各类领导机构,形成富有保障性的各类制度,进而开发出高效的联合培养新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几个关键的环节,方能保障联合培养的行为达到预期效果。

(一)准确定位,科学发展

通过对动漫市场人才供求关系以及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进而根据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整合资源做强优势专业的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大力改造传统专业,还可以瞄准行业紧缺,大胆培育新兴专业。顶层设计的成功,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资源建设等环节提供参考,为人才的能力结构提供框架与支撑,为校企合作育人的整体工程提供方向和路径。

(二)多点介入,全面联动

动漫类高校和企业需要形成双主体的培养观念和模式,双方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均需要积极协调、多点介入,共同完成育人目标。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过程、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所有环节均需要引入企业观念和市场机制,企业则全程参与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如“1+X+1”的大类培养模式中,第一年的通识教育主要围绕基础理论、美学、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行业素养等内容在校内进行,企业便需要大量介入。通过校园主题文化活动、主题班会、市场观摩等多种方式,结合企业冠名班、订单班、认证班、示范班、特殊技能班等多种试点班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归属感;中间阶段,更加需要充分结合高校的智力、科研优势与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优势,共同完成实训平台、科研机构、合资公司等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教材资源等环节的建设工作,方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提升培养效果;最后一年的市场实习阶段主要依托企业,但是仍然需要高校的全程参与,在过程管理、考评、毕业设计、就业等环节与企业密切合作,及时解决问题,完成培养目标。

(三)抓住核心,注重成果

根据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定位,紧紧抓住实践教学和队伍建设两大核心,通过大力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开发实训模块、引入企业项目和科研课题、鼓励学科竞赛;实行青年教师企业顶岗挂职制度、聘请资深工程师兼课或讲座、共同开展课程和教材建设、完善专业课程“联合讲授制”、实习实训“教师+师傅”的双指导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学习效果“双评价制”、建设教师+工程师+设计师的“多元”结构和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等途径,全力提升师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攻关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同时,校企合报课题和“企业大学计划”类模式的实施,可以借用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全力提升企业职工的科研能力,促进成果的优化和效益转化,进而形成强劲动力,推动校企双方的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

(四)更新观念,政策保障

当前,合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动漫类校企双方,乃至于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利益。因而,从政府主管部门到高校和企业,都需要及时地更新观念,正视并大力支持此类培养,在政策、资金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政府部门不仅需要出台相关有利政策,细化相关制度,还要积极谋划方案,推动并实际参与到校企联合办学的体系之中;高校则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根据教学和市场双重规律做出科学决策和规划,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机制、考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保障与倾斜,全面推动校企联合的育人机制;企业需要开阔视野、长远计议,在资金、技术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加强投入,制订长效机制,与高校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结语

作为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高质量的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动漫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以校企联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符合校企双方,乃至于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利益。也只有三方真正形成合力,才能最终形成有效的“三方联动、立体多元”的校企联合培养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新模式,进而推动我国的动漫产业沿着健康而又快速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创新的素质[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2] 胡安辉.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与探索[J].高校教育工程, 2010(2).

[3] 王志阳.论我国校企联合办学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

[4] 李光耀.校企联合办学现状分析与模式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2).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6] 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基金项目:校级教研项目《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Y032。

作者简介:余新泳(1979-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新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视觉艺术。

上一篇:新培养体制下警察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公共外交中的媒体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