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时间:2022-08-07 09:34:22

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摘 要:转方式,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动力源。兰州市现有发展方式难以适应引领新常态,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等手段,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新常态;转方式;引领;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10-0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如何顺应新常态下的变化和要求,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既至关重要又非常紧迫。本文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一、现有发展方式难以适应引领新常态

我国经济要进入稳定的新常态,需要转方式来引领。笔者认为,经济新常态意味着转方式正在进行中,是转方式取得的现有的成绩和结果;同时转方式也是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主要推手,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动力源。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很多方面与这个要求不相适应,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徐宁,2015)。兰州市经济发展基础弱、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创新不足等问题由于新常态带来的转变和变化会更加凸显,兰州市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尚不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表现得更加突出(徐宁,2015)。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速度:现有的发展方式尚不能为经济的相对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虽然兰州市近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总量不大、发展不足仍然是困扰兰州的主要问题,兰州要实现转型跨越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只有维持相对的高速度才有可能缩小差距实现赶超。兰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设定了目标:“十三五”期间兰州市经济年均增长8%,8%的年均增速比全国高出1.5个百分点,比甘肃省高出0.5个百分点,体现了努力缩小差距的决心。在现有的发展方式下,三大需求都出现衰退或减弱的趋向,尚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为兰州经济的相对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来,兰州市推动经济发展主要思路还是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尤其侧重依靠投资拉动。新常态下受多重因素影响,2011―2015年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1.77%、42.34%、27.42%、22.31%、11.99%连年回落,投资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2015年,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上年回落10.32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工业投资增速为-10.05%,较上年同期回落20.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低迷。近年来,兰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由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冲锋陷阵,而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投资如折翼将军,已经难以披挂上阵了。

在兰州的经济发展中,外需的贡献一直不高。近两年来,兰州积极融入丝绸治理经济带建设,全力打造丝绸之路核心节点城市,实现了对外开放的新跨越。从2011―2015年来看,兰州市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为62.09%、83.35%、19.63%、12.2%、6%,从2012年起逐年下滑。净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1/10左右。当前国际需求连年低迷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在推动兰州市的中高经济增长的这场战役中,出口这驾马车依旧缺席。

从消费看,2015年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增幅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由于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仍然乏力、网购崛起导致购买力分流、社会集团购买力下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兰州市各类消费主体动力明显不足,尤其是传统消费市场持续低迷。近年来,兰州市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在消费领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也不能指望消费成为兰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经济结构:工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当前,兰州市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三二一”结构,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状态,但产业内部结构还存在不够合理的问题(徐宁,2015)。

首要的突出问题就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对重工业依赖性过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兰州现有的工业仍然是“一五”“二五”和“三线”时期发展形成的,以能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重工业为主;本来就底子薄弱的轻工业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竞争中大都破产、没落,这就形成了当今兰州轻重工业比重失衡的工业结构(徐宁,2014)。2011―2014年兰州市轻重工业比重中重工业占比分别为79.08%、73.83%、74.13%、72.55%,2015年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重工业发展缓慢,产值下降,轻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三成,达到32.78%。而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虽然新兴产业发展令人欣喜,但新兴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支撑兰州市经济发展尚显弱小和稚嫩。

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兰州经济发展比较脆弱,缺乏强力稳健支撑。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前行时只靠一条腿走路,当这条腿出现不适或者病变时没有新的支撑力和推动力及时补上去,这个人只能是步履维艰了。兰州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重化工产业和资源型产业,也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领域。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特别是黑色金属加工业、采矿业等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当前,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原材料行业面临着去产能问题,未来工业经济回升压力较大,这对兰州市这个严重依赖重化工和资源型产业的城市来说,未来确实面临严峻的考验。

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15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增长快于整体经济。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为59.9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兰州第三产业比重高,主要是因为二产产值下滑造成的相对虚高,另外,这个比重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其实,兰州第三产业内部也存在不稳定因素:一是目前金融业、房地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2015年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增长19.8%和11.6%,金融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7个百分点。大家知道,金融业的发展和高杠杆联系密切,而房地产业也存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较大压力。调查显示,2015年全市已竣工、未出售的房屋面积达460万平方米,占全市销售面积的比重达67.99%。可见,这两大产业以后不可能成为经济支柱,反而有可能成为风险之源。二是物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等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例如,兰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没有做好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工作,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周边城市相比仍然落后。

(三)经济动力: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驱动,驱动方式还基本没有转变

兰州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多年来主要靠投资驱动。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年回落工业投资持续低迷,与此同时,兰州经济增速也逐年下滑,可见目前兰州还没有找到能够替资的驱动方式。当前,兰州市驱动方式转变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较多,一是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由于兰州当前较低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限制了兰州对创新方面的投入,虽然兰州市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但 R&D投入强度指标连年回落,可见是民生或其他方面的支出挤占了研发经费。目前兰州市的水平还处在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际举措和平台搭建不够完善,产学研融合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比较优势,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徐宁,2015)。这些因素导致创新还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驱动方式还基本没有转变。

(四)经济发展形态:经济发展方式仍处在较低层次

近年来,兰州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然没有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里用投入弹性系数来初步判断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若投入弹性系数≥1,则为完全粗放型(李声明,2011)。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代替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计算出兰州市2011―2015年期间投入弹性系数分别为2.12、3.16、2.05、2.15、1.32。2011―2015年兰州市投入弹性系数都大于1,可见兰州市的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方式仍处在较低层次。

二、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在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兰州和全国一样,必须要清醒认识到,新常态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提供了新飞跃的要素、条件、方法和环境,但机遇要变成现实,还必须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才能切实完成转方式的历史任务(李文,2015)。当前,兰州市要顺应新常态的变化和要求,需要通过以下手段,才能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实现驱动方式转换

兰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的。兰州的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长期居于比较靠前的位置。首先,要把孵化器作为产学研融合的突破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上,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着力把新区产业孵化中心打造成为兰州、甘肃乃至辐射西北的科技孵化“航空母舰”,使科技人才优势发挥出来。其次,要着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各种扶持措施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成果运用转化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和支持全市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

(二)壮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结构

兰州要提升产业结构,一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质增效,通过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集聚、升级。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是“僵尸企业”较多的行业,也是兰州市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行业,在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过兰州石化、兰州电机搬迁改造、建设兰石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园、兰州联合铸造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壮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兰州市经济发展仍处在投资拉动阶段,充分利用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和资金,引导资金投向新常态下发展前景看好的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寻找新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兰州经济发展比较脆弱,缺乏强力稳健支撑,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依赖重化工业,没有新的支撑力和推动力,没有多个新的增长点。要实现发展动力升级,就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寻找新的支撑力和推动力。首先要结合当地实际,利用自己的优势项目,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新材料以及城市投资开发等新兴产业,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靠鼓励和支持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做很多具体的工作,一方面要简政放权,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靠市场和制度的力量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实施赶超战略,积极提供公共产品,打造创新发展的新亮点,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①

参考文献:

[1] 徐宁.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N].兰州日报,2015-12-23

[2] 徐宁.新常态下兰州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应对[J].生产力研究,2015,(5):81-84.

[3] 徐宁.兰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分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5):47-51.

[4] 李声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00-103.

[5] 李文.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5-06-02.

[6] 兰州市统计局.2015年兰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6年展望[EB/OL].兰州政府门户网站,2016-02-15.

[7] 兰州市政府.2015年兰州政府工作报告[R].2016-03-22.

上一篇:真学真信常学常做实学实用 下一篇:论既判力的基准时